拿起手机 , 借贷广告就无孔不入 , 充斥着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 , 利率过高、费用不透明、存在诱导超前消费等问题 , 让互联网消费贷款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 金融监管部门也已多次强调防范消费贷“套路”营销等风险 。
在数字金融消费的“花花世界”里 , 消费者们都踩过哪些“雷”?消费者期待怎样的数字金融服务?为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 为消费者发声 , 即日起 , 南方都市报发起“3·15”数字金融系列调研 , 聚焦互联网消费贷的消费者满意度展开深度调查 。
消费贷违规营销将被进一步严管
【2021年315不合格产品 2021年315打假的网贷有哪些】购物、打车、点外卖都会遇上消费贷产品营销 , 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也越来越多借贷广告 , 打开抖音快手刷视频也逃离不了被推送借款广告 , 似乎互联网的尽头都成了借贷 。“一不小心点开了这些广告观看 , 平台算法就会给我推荐更多这样的广告 。”不少消费者对此苦不堪言 , 对南都记者吐槽称 , “有时候点进去填写了手机号 , 就开始被各类借贷推销电话骚扰 , 这是个人信息发生了泄露吧?”
实际上 , 针对金融产品的网络营销 , 监管部门已有不少相关规范性文件发布 , 对当前的网络营销乱象进行警示 , 如《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的提示》等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2021年12月31日 , 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外汇局、知识产权局等七部委就《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 为金融产品领域的网络营销规范的制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其中对分区展示、精准营销、禁止骚扰性营销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 对针对直播、自媒体账号、互联网群组等新型网络渠道的营销也进行了规范 。
对于部分消费贷广告诱导超前消费的问题 , 监管也多次提示风险 。早在2021年年初 , 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指出 。“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 , 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
消费者需警惕息费不透明、不当诱导等“套路”
2022年1月 ,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一则《关于防范“套路”营销行为的风险提示》 , 对息费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贷成本 , 诱导消费者优先使用消费信贷 , 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等营销行为进行了风险提示 。
银保监会风险提示指出 , 有部分平台存在不明示年化综合资金成本、还本付息安排等现象 , 有的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高额费用 , 有的借款人遭遇了砍头息 , 贷款后发现还须支付担保费、服务费、保险费等 , 真实的贷款成本很高 。同时 , 在购物、媒体、社交、游戏等互联网场景中借贷产品广告泛滥 , 平台直接提供贷款服务或为贷款业务引流以完成流量变现 , 在产品推广、展示或支付等环节诱导消费者优先使用消费信贷 。此外 , 一些机构或平台基于自身大数据资源优势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滥用 , 引导甚至操纵消费者需求 , 比如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情况 , 一味地诱导消费者借贷、负债、超前消费 , 这种利用优势地位不当诱导消费者的行为 , 一定程度上也侵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
- 315消费投诉官网 315电子消费投诉网网址
- 12315会不会电话回访 12315受理后会给我打电话吗
- 315是什么意思梗 315事件是什么事件?
- 宽带没端口投诉 12315投诉入口
- 315消费者权益日口号 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图片
- 2021年315不合格婴儿用品 315曝光不合格婴儿霜
- china315cx china315.bj.cn
- 12315真伪查询官网扫码 315真伪查询网站
- 跨省拨打12315怎样投诉 12315可以跨省投诉吗
- 315曝光名单2021年 315曝光名单产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