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仪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有哪些?】说一下我们这里的一个小故事,感觉蛮有意思的 。我们这里是农村很多人说话都是带有一下方言特点 。对于我们来讲是没什么,可是对于其他人的交流来确实是问题 。那时候上课老师就经常更正我们的习惯,并讲了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讲错话是要付出多大代价 。
故事开始: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很有研究的,在侵华战争期间,抓得当地百姓来问一些事情 。注意啦,问了问题以后,当地的老百姓很习惯的说一句“知不道啊” 。然后人就没了,直到杀到最后一个有点文化的先生人说“不知道”以为也要见党的时候,居然免于一死 。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 。不知道,就是不明白,自己搞不清楚 。知不道,就是,爷知道就是不告诉你 。所以有时候说话确实要注意用词和说话的顺序 。
还有一个事,大家在头条上可能都看过,讲究是茶满欺客,茶壶嘴不能对人,杯子倒茶要讲杯壁下流,不能碰茶口 。其他的林林总总很多 。小规矩能烦死你,所以现在也很少回去 。
其实礼讲究的是心到,恭敬,为他人着想 。自然能做到周到,太多繁琐的礼仪其他人不懂,造成他人心里烦厌,有不必要的损失就是坏事了 。所以通俗易懂才是最好 。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时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爹爹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有哪些?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