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件事情,是关于曹植作七步诗的,原文写道: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世说新语》·书影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魏文帝曹丕曾命令胞弟东阿王曹植在行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如诗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 。曹植应声吟出六句诗来,这就是上面这首《七步诗》 。曹丕听了,深有惭色 。
一个“惭”字,能看出曹丕当时的心态 。原本是同胞骨肉,所谓“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何以要“相煎”如此?
原来曹操在世时,曹丕和曹植二人在争夺世子地位过程中,就展开过激烈的竞争 。曹植天资聪颖,从小深得曹操的喜爱,所以益发锐气逼人而不自雕励 。
曹植也希望成为魏王世子,以继承曹操的事业,但曹植的个性和真诚的本质,使他并不理解真正的竞争,他的个性超越了个人生活,所以他的言行显得与一个合格的继承者格格不入的时候,失败就无可避免了 。
在他所有的任性行为中,违背禁令私开司马门,行车于驰道应该是最为严重的 。这一举动,大大伤了曹操的心,以至曹操两次颁令都说到这件事,《魏志·陈思王传》记载了曹操当时的反应:“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
曹操在权衡再三之后,决定立曹丕为世子,在两人的角逐中,曹丕最终获胜 。
而原先,曹操曾认为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的人 。这便是曹植生活中的个性,曹植的个性注定他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者,但却是他成为杰出诗人的重要保证 。曹植的诗歌将他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文学个性的鲜明、动人,是继屈原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魏王,他便对曹植及其辅翼人士的职位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离开了权利中心,有些人甚至因此丧命 。曹丕尤其对曹植不放心,如果不是太后出面干涉,曹植早已丧命 。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又使出“七步索诗”的绝招,看似普通的文学活动,实则是接近于一桩阴谋的人怀疑曹植的这首诗是伪作 。
但经著名学者陆侃如冯沅君认真考证,在《中国诗史》中,作出“我们认为七步的传说是可信的”结论,并判定此诗“必作于黄初元年至七年中”(文帝在位期间)掌握了诗的本事之后,这首千秋绝唱就容易解读了 。曹植的《七步诗》,原诗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瀌豉以为汁 。这首诗的一、二句,讲豆粒被蒸煮作羹的惨痛遭遇,煮熟、发酵、滤汁,经受无尽的折磨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四句写出煮豆子的燃料的竟然是结长豆粒的“萁”(豆类植物的茎秆),它在锅底下猛烈地燃烧,致使锅里的豆粒承受痛苦煎熬,忍不住哀哀哭泣 。
五六句是曹植发自肺腑的感慨,点出了这首诗歌的主旨:豆萁与豆粒,原本同根而生,怎么竟然这样残酷无情,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听过这样含着血泪、带着咽的控诉,只要稍有良知,总会愧疚于衷、不能自己吧?我们不能不叹服诗人应对之敏捷、手法之高明 。通篇纯以比兴出之,取譬精准,借物写怀 。
被曹丕步步相逼的诗人以豆粒自喻;而把加害于他的同胞兄长喻为豆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
难怪历代骚人、学者对他赞不绝口,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也说:“子建(曹植字子建)思捷而才俊”,“援牍如口诵” 。
- 描写山景的古诗名句 关于山的诗句有哪些
-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 最经典的菊花诗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
- 赞美小朋友的诗句 描写儿童的诗句有哪些
- 古诗词名句唯美七言 七字诗句唯美古风
- 落日余晖的唯美诗句 描写落日的诗句有哪些
- 放风筝的美好短句 春天放风筝的诗句
- 描写赞美春天的古诗 关于春风的诗句有哪些
- 形容日出的唯美诗句 形容日出的诗句有哪些
- 什么叫诗词鉴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