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怎么来的?后来又去了哪里?( 二 )


唯一能够了解真相的那就是朱元璋了,我想想对于朱元璋来讲,他肯定是希望能够从蒙古人手里面把这传国玉玺给要回来,甚至不惜派重兵去攻打蒙古人,(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要求把这传国玉玺给拿粉,但是怎么找都找不到蒙古人,就算被打的再惨,他也不肯把这传国玉玺娇喘,他真的是把他给藏起来了吗?并不是!唯一的解释就是蒙古人手里面没有穿过玉玺!如果真的有把这传国玉玺让出去,让朱元璋放他一条生路,这有何尝不可呢?况且在这之后蓝玉曾经击败蒙古人并且夺下蒙古人的中军,住这种极端条件之下,传国玉玺仍然不见影子,这更加印证了传国玉玺早已不在蒙古人的手中,而朱元璋在这之后也基本上放弃了这条路 。
所以说传国玉玺应该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丢失掉了,我比较相信的就是在唐朝的时候传国玉玺就已经跟人一起焚毁了!
和氏璧的故事熟知的比较多,它的出处最早源于《韩非子和氏》,说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山中采获一块石头,发现是一块宝玉,便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命懂玉的人观察后回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欺骗他,命人砍去他的左脚,厉王死后,其弟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鉴宝人又说是石头,被武王命砍去右脚 。武王死后,其子文王即位,卞和这次不敢献宝了,抱着这块宝玉在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惊动了王上,派人问他,他说,我不是哭没有脚,是哭宝石没人认识,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文王于是命人剖开一看,果然是一块稀有的宝玉,于是命名和氏璧 。

和氏璧是怎么来的?后来又去了哪里?

文章插图
这个故事说是在讲和氏璧的来源,倒不如说韩非子自己在抒怀,含有怀才不遇,明珠蒙尘的感慨和期待明主的寄望 。(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但在战国时却有了史实记载,和氏璧落在了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王手上,这件事情让秦昭襄王知道了,就派使者对赵王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这可难住赵王了,不给吧怕给了秦国进攻的借口,给吧又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正在犹豫不决时,蔺相如站了起来说,让我带去吧,保证不辱使命,然后便是语文教材里面的将相和完璧归赵故事 。
和氏璧是怎么来的?后来又去了哪里?

文章插图
这则故事有趣味性但真实性也存疑,以赵惠文王时期,朝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人,又继承了赵武灵王的家当,正是君明臣贤,国力大振时,不应该被秦国如此欺辱 。(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长平战后的赵孝成王时期倒有可能 。秦统一六国,和氏璧到了秦始皇手中,嬴政把和氏璧雕刻成传国玉玺,让李斯用小篆写“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玉玺正面上 。后来秦始皇出游到洞庭湖时,突然风浪大起,龙舟将翻,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风浪虽停,玉玺也落在湖中,八年后有人找回重献给秦始皇 。关于这一则也有争议,有人认为和氏璧之薄,是不可能刻成玉玺的,也有人认为和氏璧并非如后世的璧玉形状,而是厚约二十厘米的璞玉,才可以雕刻成六方玺之外的传国玉玺 。(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和氏璧是怎么来的?后来又去了哪里?

文章插图
秦末刘邦率兵攻破关中先入咸阳 。秦王子婴将“天子玺”即“传国玉玺”献给刘邦 。刘邦建汉登基,传国玉玺一直在汉代流传,期间出现王莽欲篡位,从其姑母王政君手里索取时,王政君手掷玉玺坠地而缺了一角 。汉末三国初诸侯讨董,孙坚在洛阳井里打捞得玉玺 。孙坚死后玺归袁术,而后经过历代乱世,玉玺为各割据势力争夺,到隋朝灭亡时,萧皇后把它一同带到漠北,唐朝直到太宗时还没有得到玉玺 。直到萧皇后和杨政道归唐,玉玺才重回中原王朝,到五代后唐时玉玺又失踪,宋哲宗时重现,靖康耻时被金兵抢走,到元朝被丞相伯颜获得,伯颜吩咐将蒙元缴获到的各国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此后玉玺赝品辈出再无真品出现,可能就是在元朝被毁掉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