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选原文摘抄 泰戈尔经典诗歌赏析( 二 )



诗篇从第三节起,时间上,返回到现实,回忆的内容已告结束 。第三节诗重在写景抒情,故事情节在已停顿,它以“顶礼,顶礼,顶礼!”的欢呼开始,好似新的诗篇的起头,纵向的讲述故事被横向的景物描写所代替 。诗篇展示了美丽的孟加拉大地,集纳了恒河、凉风、苍天、原野、小村庄、芒果林、牧童、潭水、健美的妇女……等等形象,构成令人陶醉的、宁静而和平的乡野图画,从中透露着巫宾对故园的热爱和诗人泰戈尔的爱国感情 。这一节诗,用最后四行说巫宾经过十五、六年流浪,回到自己的家乡以作结 。
下一节,仍然是抒情诗段,用“可耻,可耻,一千个可耻啊”开头,转热受的深情为憎恨和诅咒,从它的抒情对象——第二人称的“你”——“两亩地”,回到了主题 。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两亩地”比喻成一个女人,对比了她的过去和现在 。过去她是“穷人家的主妇”,现在则是富人的奴婢;过去她带给穷人幸福和温饱,现在则在欢笑悠闲中赢得富人宠爱;过去给穷人带来瓜果蔬菜,现在则花枝招展成为王爷的花园 。对于这样的土地,巫宾赞她为“昔日的女神”,为她失去一切,到处流浪 。十五、六年后回来,看到她华丽绚美取悦富人,则称她“不贞” 。土地改变得面目全非,是社会造成的;巫宾对“两亩地”抚昔而咒今,实是对社会抗议的表现 。
经过插入两节抒情诗,诗篇又紧接第二节末尾回到了所叙的故事本身,情节的线索集中到了芒果树上 。以前,专讲“两亩地”,并未直接涉及这棵芒果树,但在前面的抒情诗段中,已 提到孟加拉大地上,小村庄有“枝叶茂密的芒果树”,后又说“两亩地”作为“穷人家的主 妇”,提供了“水果和菜蔬”,可见,这里写“芒果树”不是无源之水 。现在,整个土地都改变得“一点过去的影子也找不出”了,而芒果树“依旧贴近短墙”,给人一种物在而主非 的沧桑之感 。泰戈尔妙笔生花,他笔锋一转,却写巫宾坐在树下宁息了十多年的痛苦与牵挂,回忆起童年的欢乐来,这就使人哭笑不得 。在那回忆中,诗人概括“不眠之夜”、忘不掉的“清晨”和“宁静的下午”,写出一天天的活动 。同时,又集中在儿童最有兴趣的“拾芒果”和“逃学”这两件印象最深、记得最牢的事情上 。写得十分简约 。再回到叹息“唉,从什么地方才能找回那样的岁月?”就显得撕心裂肺了 。岁月已流逝,不可挽回,而就是这个地方、这棵芒果树,也失而不可得,望而不可及,这才更震憾心扉 。诗篇到这里写了一个偶然性情节:风吹落了两只熟透的芒果,接续了故事,进而展开了下一节的社会冲突 。当然,如果不落下芒果,巫宾不拾,故事与冲突则会是别一个模样 。但,偶然的事是必然的结果:果已熟透,人久坐树下,风又刮来,掉果则必然 。何况,早已说过童年拾芒果,已埋了伏笔 。这里妙的是,人的回忆与叹息感动了风,“微风叹息着摇动了芒果树的枝桠”,才使芒果落在脚下 。对此天赐,以为是大地母亲(刚刚诅咒她不贞、忘本)毕竟认出了游子回来,于是巫宾叩头领受和谢罪 。这样,落果就是感天动地的活生生事件,是人与土地情感交流的结果 。但“福兮祸所伏”,两只深情易予的芒果,却招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痛苦:
这时,园丁像阎罗的使者一般突然跑来,
他头顶上飘散着一撮短发,
扯开了喉咙高声辱骂 。
如此开头的最后一节诗是一场独幕剧 。为两个芒果展开的社会冲突,构成这幕戏的灵魂 。它刻画园丁、侍从这些恶奴的形象,那么狰狞、嚣张、狗仗人势 。那位园丁气势汹汹,扛着木棍,就差抡起来打人,真是不可一世 。它也刻划了王爷的丑恶形象:他闲得发慌,“正去钓鱼”消磨时光;他被侍从们前呼后拥着,真是炙手可热;他忽而怒骂,扬言要宰人;忽而奸笑,嘲笑出家人是贼 。他只这一次“失去”芒果,却诬别人是“惯窃”,真是栽赃陷害人的老手 。过去,为了夺巫宾的土地,用假造的借据把人家扫地出门 。这次,如果认出了僧人是十五、六年前“两亩地”的原主,又会把这“惯窃”如何发落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