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原文及翻译对照 许行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

5.4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5.4.1[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①:“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② 。”文公与之处③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④ 。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⑤:“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⑥ 。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⑦ 。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⑧!”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⑨?”
曰:“然 。”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⑩?”
曰:“否,许子衣褐 。”
“许子冠乎??”
曰:“冠 。”
曰:“奚冠?”
曰:“冠素? 。”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
5.4.1[通释]
有个奉行神农氏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来到滕国亲自登门来告诉滕文公说:“我这个远方来的人听说您施行仁政,愿能得到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一块儿地方 。
他的门徒有几十个人都穿粗麻布衣,靠编草鞋织席子谋食 。
陈良的弟子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您施行圣人的政治,这样您也就是圣人了,愿做圣人的百姓 。”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认同,完全抛弃了自己原来学到的东西向许行学习 。
陈相见到了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文公倒确实是贤明君主;虽然如此,他没有把握住道 。贤君跟人民一起耕作来养活自己,自己边做饭边治理天下;而现在滕国有装粮食财物的库房,这就是侵害百姓来养活自己,怎么能算得上贤明!”
孟子问:“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种的粮食之后才吃吗?”
陈相说:“是的 。”
孟子问:“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的布之后才穿衣吗?”
答道:“不是,许先生穿粗麻衣服 。”
孟子问:“许先生戴帽子吗?”
答道:“戴的 。”
孟子问:“戴什么样的帽子?”
答道:“戴生丝帽子 。”
孟子问:“自己织的吗?”
答道:“不,用粮食换来的 。”
孟子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答道:“对耕作有妨碍 。”
孟子又问:“许先生用锅甑做饭、用铁农具耕田吗?”
答道:“是的 。”
孟子问:“自己造的吗?”
答道:“不是,用粮食换来的 。”
孟子说:“拿粮食交换器具的不算侵害陶工铸工利益,陶工铸工也有拿他们的器具交换粮食的难道算侵害农夫利益吗!再说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制陶铸铁,放置着都从自家庭院中取它来用;为什么要频频地跟各种门类的工匠交换,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怕麻烦!”
陈相答道:“各种门类工匠的活计本来就不能边耕作边做的 。”
5.4.1[注释]
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有个奉行神农氏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来到滕国亲自登门来告诉滕文公说 。为,实行,奉行 。第二个“之”,去,往,到 。踵,音zhǒng,登,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