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的秘密,宁夏中宁“龙骨”之谜( 二 )


农民挖出的“龙骨”是论斤销售的 , 因此他们基本不斟酌其形状的完全性 , 加上埋藏年限较短 , 石化水平不太高 , 很容易破碎 。
因此 , 他们为了取运便利 , 把整块的也敲碎了 , 出土的“龙骨”都是小碎块 , 没有一件是整体的 , 基本无法识别是什么动物的遗骨化石 , 只有牙齿较完全 , 从牙齿来看 , 大小不一 , 有的比人牙略大 , 有的如马牙 , 最大的牙齿臼有碗底那么大 , 可以想象此种动物的头该有多么大 , 进而推测它的身躯又有多么宏大!
为了搞清“龙骨”毕竟是何种动物的化石 , 文物管理所委托一位相熟的发掘者老曾 , 想方法给弄出一个完全的龙头骨来 , 答应给他出双倍的价格收购 。
一个多月后 , 老曾果然给文物管理所送来了一个硕大“龙头”的一小部分———动物的上颌骨化石 , 牙床很长 , 从门齿到腮齿有近一米长 , 两排牙齿排列整齐 , 臼齿很大 , 直径达一寸多 。
更令人欣喜的是 , 颌骨上带有两根完全的半米多长的象牙和一部分铲板骨化石 , 总重量达100多斤 。
老曾说 , 这种“龙头”非常伟大 , 基本无法完全取出 ,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出了这么一块有形状的上牙颌骨 。
尽管如此 , 有了两根象牙 , 那就完整可以认定 , 这是一种大象的头骨化石 。
带着这一新发明 , 文物管理所派人专程赶到自治区文物局进行汇报 , 文物局专家说 , 这已经不是新闻了 。
“龙骨”化石早就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讨所的科研人员在相邻的同心县发明了 , 但一直没有进行过体系的科研挖掘 。

龙骨的秘密,宁夏中宁“龙骨”之谜

文章插图

中宁侏罗系砂岩风蚀地貌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 , 与中宁一样 , 同心山区也开端了大规模的挖“龙骨”运动 , 大批的化石被贩卖到了包含深圳生涯网北京在内的小半个中国 , 引起了中科院与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看重 。
1979年 , 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科学考核队在古生物专家关健教授的率领下 , 首次进入了同心县 , 他们在纪家窑山乡“龙骨沟”等处 , 亲自主持进行了科考发掘 , 出土了大批的较完全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 。
截至1985年 ,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周明镇、甄朔南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讨所的邱占祥、陈冠芳、贾航、叶捷等专家 , 持续7年进行了考核与研讨 , 根本弄清了这些动物化石种类 , 共有25种 。
被鉴定命名的食草类动物有同心铲齿象、托氏铲齿象、同心板齿象、银南嵌齿象、乳齿象、同心坐齿犀、邱氏华清犀、无角犀、矮角犀、蓝田库斑猪、利齿猪、皇冠鹿、三趾马、长臂猿、羚羊、跳兔等 , 食肉类动物有半犬、戈壁龙、广河猫、瓜兽等 。
中宁发明的大象有些特殊 , 两根象牙不像现在的大象牙又粗又长 , 它的下颌上带有一块匙形铲骨板 , 边沿带锯齿状 , 因此被单独命名为“中宁锯铲齿象” , 其他动物的种类与同心发明的种类根本雷同 。
那么 , 这些化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依据地质学的研讨表明 , 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在45亿年前形成的 , 在漫长的岁月中 , 地球上产生过很多次翻天覆地的激烈活动 , 这些活动每次都使地球产生伟大变更 。
依据变更的差别 , 地质学上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质时期:太古代(45亿年~27亿年)、远古代(27亿年~6亿年)、古生代(6亿年~2.3亿年)、中生代(2.3亿年~6500万年)、新生代(6500万年~1万年) 。
在每个“代”中又划分为若干“纪” , 纪下面又分为不同的“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