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原文及翻译 李白忆秦娥全诗赏析

上一节,我们讲了李白的《菩萨蛮》这首词 。李白用一连串的意象,如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等,繁密但清旷的意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既反映了词人寻找自我归宿而不得的伤感,更反映了人类灵魂寻找精神桃花源的渴望 。因此,李白这首词写的是妙笔生花感发人心 。可以说是一出道就是巅峰,恐怕就是苏东坡、辛弃疾,在李白面前,那也要承认三分 。
所以,李白真的是伟大的天才,他总能写出我们心里有但手下无的东西 。李白在词的发展初期,在没有前人参照的基础上,一下子就写出这么牛的作品,这只能让人感叹,天才就是天才!
这首《菩萨蛮》还不是李白最好的词作,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另外一首词,才是李白巅峰之上的作品,这首词叫《忆秦娥》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宋朝人认为这首词是李白写的,不仅认为是李白写的,而且认为这首词与前一首的《菩萨蛮》,是“百代词曲之祖”,那就是说,李白是文人词的始祖,可见李白在早期词坛的宗师地位,就好比武侠小说当中的风清扬,少林寺的扫地僧一样 。
这首《忆秦娥》较之《菩萨蛮》,有着更深沉的历史思索,更苍凉的历史意境 。如果说《菩萨蛮》的“平林漠漠烟如织”,体现的是人对乡土的归宿感的追求,找不到归宿感,就“伤心碧”,就“楼上愁”的话,那么这首《忆秦娥》,则是在更加宽广的历史时空之内,对人类文明兴衰的一种思考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忆秦娥》更像是一首怀古词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这是长安的一个清晨,秦楼之上,月儿尚未落下,空灵之处飘荡着些悲伤的箫声 。秦地的女子梦中醒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秦娥梦断秦楼月,这是一个低沉哀伤的早晨 。
上节课我们说过,中国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天然地能引起我们的一些联想 。比如,我们一看到秦楼、秦娥和箫声这样的词,我们的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苍凉的感觉 。事实上,在中国文化当中,萧瑟之声与爱情是紧密相连的,这源于中国文化当中的一个典故 。
据《列仙传》中记载,萧史善于吹箫英俊潇洒,秦穆公就将女儿弄玉嫁给他,萧史每天教弄玉吹箫,发出了凤凰的叫声,引来了凤凰,秦穆公就为他们修筑了凤台 。终于有一天,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共同成仙上天,这是一个爱情圆满修成正果的故事 。而我们中国人历来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但这种大团圆,在现实生活当中却是少之又少 。爱情往往是始于一见钟情,而终于劳燕双飞;始于如胶似漆,终于天涯陌路 。“秦娥梦断秦楼月”,这种情形与后世词人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一样,楼高休独倚,因为望过去可能就是失望 。
【忆秦娥原文及翻译 李白忆秦娥全诗赏析】“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秦娥梦断是见不到自己所爱之人,而年年柳色,是见到柳色青青又勾起了思念之情 。在中国的诗歌之中,柳色与霸陵有着特殊的含义,这二者都有送别之意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为“柳”与留下来的“留”同音,暗含着希望朋友亲人留下的美好寓意,所以古人在写离别诗的时候,往往会写到柳树 。比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再比如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经》之中则有更美的画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总之,我们在古诗词中看到的有关柳树的意象,一般都是用来表达相思惜别之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