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无愧什么意思解释 当之无愧是什么意( 八 )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 招会天下有道之人, 倾一国之尊, 下道术之士, 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 奇方异术, 莫不争出 。 王遂得道, 举家升天, 畜产皆仙, 犬吠于天上, 鸡鸣于云中 。 ”
020得【得过且过】dé guò qiě guò且:暂且 。 只要能够过得去, 就这样过下去 。 指马马虎虎地混日子 。 形容胸无大志 。 也指对工作敷衍了事, 不负责任 。
出处:宋·陆游《杂咏四首(其二)》:“得过一日且一日, 安知今吾非故吾?”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孩儿, 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 怕家中得过且过, 出去做甚的?”
【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偿:抵得上 。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
出处:《后汉书·西羌传论》:“故得不酬失, 功不半劳 。 ”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 所得不偿失 。 ”
【怡然自得】yí rán zì dé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 怡然自得 。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见019道 。
【得寸进尺】dé cùn jìn chǐ得了一寸, 还想再进一尺 。 比喻贪心不足, 有了小的, 又要大的 。
出处:《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 。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 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 ”
【得陇望蜀】dé long wàng shǔ陇:指甘肃一带 。 蜀:指四川一带 。 已经取得陇右, 还想攻取西蜀 。 比喻贪得无厌 。
出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 既平陇, 复望蜀, 每一发兵, 头鬓为白 。 ”唐·李白《古风》诗:“物苦不知足, 得陇望蜀” 。
【得其三昧】dé qí sān mèi三昧:梵语, 意为正定 。 排除一切杂念, 使心神平静, 专心致志, 达到悟境 。 引申为诀窍或精义 。 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 熟知精义 。
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 ”
【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得:得到, 想到 。 应:反应, 配合 。 心里怎么想, 手就能怎么做 。 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口不能言, 有数存焉于其间 。 ”
【得天独厚】dé tiān dú hòu天:天然, 自然 。 厚:优厚 。 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 所处环境特别好 。 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 。
出处: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翁年过七褽, 鬓发如漆, 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 何得天之厚如是哉!”清·洪亮吉《江北诗话》卷二:“得天独厚开盈尺, 与月同园到十分 。 ”
【得鱼忘筌】dé yú wàng quán筌:用竹或草编的捕鱼用具 。 捕到了鱼, 就忘掉了筌 。 原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 目的达到了就忘掉是凭借什么达到的 。 后比喻达到了目的, 就忘记了赖以成功的条件和根本 。
1.原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 表达它的言语可以忘掉 。 意思是言语和渔具虽不可少, 但毕竟只是手段, 而领会精神实质、实现既定目标更重要 。 2.用来表示互相默契, 心照不宣 。 3.比喻事成之后, 就忘了借以成功的手段、条件 。
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 ”
【楚得楚弓】chǔ dé chǔ gōng楚国人丢失弓, 拾到的仍是楚国人 。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 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
出处: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 左右请求之 。 共王曰:‘止!楚人遗弓, 楚人得之, 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 楚人得之, 又何求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