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见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去医院见习是为了更扎实地学好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也是为接下来当实习医生打下基础 。
既然是见习,更多的体验是看临床医生的操作,听见习老师的讲解 。练习写病历、写病程记录,请老师给批改,这可是当医生的基本功 。参加科室的病案讨论,老老实实坐那里认真听每一位临床医生的见解,咱们可不能去发表什么见解,同学们都毫无临床工作经验,最多把教科书上熟背的某几段拿来说,那不是瞎耽误功夫嘛 。
【去医院见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按理说学过的临床医学科目,都得去见习,不过还是有轻重之分,内科、外科去的多,妇产科、儿科、感染科(过去叫传染科)等去的也不少 。中医科、口腔科去的少,都知道主要不是学这两个专业的,将来不可能从事,但是也需要看一看,了解一下 。
在医学院上临床专业课时,老师都是附属医院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临床医生,他们同时承担着教学任务 。都能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教材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讲得非常生动,不过,听起来还是有些抽象,需要去医院见习,才能把书本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
记得一位晚期肝癌的女病人,老师让我们用手去感受一下肝脏长大,质地很硬的状况 。病人很消瘦,精神状况还好,非常配合我们,告诉我们稍微轻一些,不然很痛,我们都非常理解 。
老师让我们都去用听诊器听一位心脏病人典型的心脏杂音,让我们判断应该是几级杂音,老师来进行点评 。
这么多年过去了,心中依然非常感激病人们为医学事业能够延续和发展所做的奉献 。
总之,去医院见习是规范的临床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步骤,有助于医学生在实习医生阶段能很快进入角色 。
我是康医生,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去医院见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去医院见习只是跟着医护前辈们看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见习生不能进行操作,有时候看着前辈们操作的经验后,自己也很想很想去帮助病人进行操作,但制度上是不允许的 。
说说我的亲身体会吧 。
2010年大三暑假期间,我和班里的几个小姐妹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武汉军区总院见习,为期两周 。我和同宿舍一个女孩被分配到急诊科 。
因为当时还没有考执业证,所以我们的见习主要以“看”为主,这也是为了我们的毕业论文收集临床素材 。
去医院见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文章插图
武汉军区总院的急诊科,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恐怖” 。医生护士讲话几乎都是靠“喊”,武汉地方话本来就如同吵架一般,让我一开始极为不适,总觉得我的老师又在跟患者吵架 。除了声调,语速也是快的惊人,大多数时候老师还在给病人换药时,另一个病人已经开始大叫了 。除此之外,武汉集纳了周边多个省市的病人,在那里我头一次觉得方言比英语还难懂 。
在那里的两周时间,我切身体会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不易 。一方面是工作强度,另一方面是社会压力 。病人源源不断,床护比却严重不足 。经常看到医生连续上了8小时门诊和12小时夜班后还在科室看病人,写病历 。也经常看到早上8点下夜班的护士,到了中午还在病房忙……
两周的时间里,我见过喝农药拒绝洗胃在急诊科大骂大叫的少妇;见过年纪轻轻割腕自杀殉情的高中女生;见过意外怀孕的50多岁老人;见过打狂犬疫苗将裤子全部脱的光溜溜的变态老外;唯一的一个夜班,60多岁肝硬化晚期的男性病人指着我老师说她背上背了一个满身是血的孩子(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吓得我到现在想起来都脊背发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