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读词的时候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 打开书本 , 看一眼题目 , 《忆江南》 , 看完了发现全篇没有江南 。再看下一篇 , 瞅一眼题目 , 《浪淘沙》 , 看完了发现全篇既没有浪也没有淘沙 。于是陷入深深的困顿之中 , “宋词的题目怎么有点文不对题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 《忆江南》和《浪淘沙》 , 其实都不是宋词的题目 , 而是词牌 。标题是词牌后面的那一部分 , 譬如说《卜算子·咏梅》 , 卜算子是词牌 , 咏梅才是题目 。
什么是词牌?诗和词都是有自己的格律要求的 , 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 , 律诗只有四种固定的格式 , 但词却有一千多个格式 , 这一千多个格式 , 也就是我们所说词牌 。
冷知识:词都是可以唱的 。
在某种程度上 , 可以这样理解 , 所谓的词牌 , 就是歌曲的曲调 , 古代文人按照歌调填词 , 最终的成品就是词 。
词牌不只规定了每一句的字数 , 还规定了每一句的音调 。举例来说 , 《忆王孙》的歌调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因此 , 李重元的那一首忆王孙是这样的:
萋萋芳草忆王孙 , 柳外楼高空断魂 。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
那么问题又来了 , 这些词牌都是怎么来的呢?
词牌的来历1. 忆江南
唐朝中期 , 政局混乱 , 朝堂之上党争不止 , 甚至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 譬如李商隐  , 就是因为常常被牵扯到政治争端之中 , 最后养成了话说一半的习惯 , 写个诗都是朦胧派 , 从来不说清楚 。
李商隐的朦胧在所有诗人中都独具特色 , 在文坛卓有名气
当时的党争分两派 , 牛派和李派 , 牛派领袖是牛僧孺 , 李派领袖是李德裕 。唐宣宗继位之后 , 新皇帝对李德裕并无好感 , 随即将李德裕贬至崖州 。
可怜老李操劳一生 ,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 最后落了个贬死崖州的下场 。
不过 , 在崖州的时候 , 李德裕遇到了一位美丽的歌姬 , 叫做谢秋娘 。李德裕对她非常宠爱 , 但没成想白发人送黑发人 , 谢秋娘居然先李德裕一步逝世 。
李德裕能在唐朝官居宰相 , 其本人的文学素养自然过硬 。于是悲痛欲绝的老李头随即写了一首歌 , 叫做《谢秋娘》 。没想到一下居然流行起来 , 成了当年了流行伤感曲目 。
后来白居易用这首词牌 , 写了三首忆江南 , 就是那个日出江花红胜火 , 大家初中或者小学肯定背过 。由于这三首写得实在太好 , 所以后来大家都把这个词牌叫做《忆江南》 , 而不是《谢秋娘》 。
2. 如梦令
《如梦令》 , 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李清照的那首“常记溪亭日暮” , 这个词牌其实能追溯到后唐庄宗李存勖身上 。
李存勖算得上当时的风云人物 , 文武双全 , 作战身先士卒 , 骁勇善战 。在他的带领下 , 晋国南击后梁 , 北退契丹 , 东取河北 , 西并河中 。后来建立后唐 , 以洛阳为都 。
- 采莲曲白居易古诗鉴赏 古诗采莲曲白居易
- 形容开拓创新的古诗词 关于创新的诗句或名言
- 背景用英语咋说 背景英语单词怎么读音
- 缅怀父亲的诗句 悼念父亲的诗词
- 推广中bf是什么意思
- 总拼音和组词怎么写的 总拼音怎么读音
- 描写龙的气势的诗词 有关龙的诗句有哪些
- 每日一词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翻译及赏析
- 读书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关于读书的好词好句
- 格林童话故事好词好句分享 格林童话好词好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