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白话文翻译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三 )


阙(quē):侵损 , 削减 。盟:结盟 。戍:守卫 。还:撤军回国 。[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缺”音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说:“说”同“悦” , 喜欢 , 高兴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 , 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微:没有 。夫人:远指代词 , 那人 , 指秦穆公 。
因人之力而敝之 , 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 , 又返回来损害他 , 这是不仁道的 。因:依靠 。敝 , 损害 。
失其所与 , 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 , 这是不明智的 。与 , 结交 , 亲附 。知:通“智” 。
以乱易整 , 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 , 是不符合武德的 。易 , 代替 。武 , 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不武 , 不符合武德 。整 , 指一致的步调 。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 , 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 , 还是 。
去之:离开郑国 。之 , 指代郑国 。

烛之武退秦师白话文翻译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文章插图
创作背景: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 , 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 。秦、晋联合攻打郑国 。郑国危在旦夕 , 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 。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 , 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 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 , 终于说服了秦伯 。
烛之武退秦师白话文翻译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文章插图
赏析:
概述: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 , 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 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 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 ,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 , 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 , 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 , 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 , 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 形象鲜明 , 语言优美 , 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
本篇所记述的 , 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 , 即鲁僖公二十八年) , 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 , 结果楚国战败 , 晋国称霸 。在城濮之战中 , 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 , 因而结怨于晋 , 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 。这次战争 , 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
秦、晋围郑 , 形势紧迫 , 在这干钧一发之际 , 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 , 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 , 化敌为友 , 对晋以友为敌 , 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 。首先 , 灭郑于秦有害无益 。秦对郑鞭长莫及 , 若以郑为东道主 , 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 , 更何况“亡郑以陪邻” , 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 , 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 , 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 , 再进行科学的推理 , 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 。烛之武用语不多 , 对秦穆公动之以情 , 晓之以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