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赫哲族简介20字”的核心内容以及“赫哲族的介绍”的相关知识 , 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
赫哲族简介(赫哲族简介)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 。 其国语为赫哲族语 , 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人认为应划归纳爱斯语支) 。 没有母语 , 用西里尔字母记录语言 。 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 , 汉语被广泛使用 。 由于赫哲族居住区域广阔 , 他们给自己取了很多名字 , 如贝娜、那乃、那尼傲 。 赫哲作为姓氏最早出现在康熙二年(1663年)三月 。 1934年凌春生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 , 赫哲族作为一个姓氏开始广泛流传 。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 , 集中在通江街道河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佳木斯市敖齐镇敖齐赫哲族村、富源县追吉镇追吉赫哲族村三个乡两个村 。
氏族名称赫哲族由于居住面积广大 , 自称更多 。 过去住在今天富锦大屯以上松花江沿岸的人 , 自称“贝娜”;居住在今天富锦市嘎当至街津口村的人 , 自称“那乃”;住在通江街道金口村下面、乌苏里江沿岸的人 , 自称“纳尼奥” 。 在这三个称谓中 , “那”是“当地”的意思 , “乃”、“被”、“鸟”都是人的意思 。 另外 , 原来居住在下坝岔以下、乌苏里江沿岸一带的人 , 称为赫哲族或赫哲族 , 意为“下游民族”或“东方民族”;过去住在李钦德或以上和松花江沿岸的人自称“骑冷” 。 “赫哲”来源于“赫哲”的读音 , 是黑金、黑金、黑金、黑哲、河津、河津等名称的谐音 。 “赫哲族”作为一个氏族名称 , 最早出现在康熙二年(1663年)三月 。 1934年 , 凌春生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 , “赫哲族”作为一个氏族名称广为流传 。
历史哲人的祖先是苏神族的一部分 , 历史上包括在苏神族、胡鲁族、布吉族等古代民族中 。
唐朝和渤海国时期 , 赫哲族先民与黑水漠河关系密切 , 黑水漠河是其组成部分之一 。 唐开元十年(722年) , 唐玄宗任命黑水首领为勃利刺史 。 唐开元十二年(724)在黑水设黑水军 , 唐开元十四年(726)在黑水设黑水总督 , 以地方首领为总督兼刺史 , 唐朝派长史监共管土地 。 赫哲族祖先属于它 。
辽代 , 属女真北支 。 辽朝崇熙六年(1037年) , 有五个国家使节 , 赫哲族的祖先就属于他们 。
金朝是女真诞生的一部分 。 晋年(1115年)设松花江下游 , 从湖里改路 , 赫哲族先民属之 。
它是元代女真水打达人的一部分 。 元朝时 , 它属于女知水达达万虎府和女知水达达线等 。
明永乐七年(1409年) , 设立努尔·戆徒为都督 , 赫哲族先民属之 。 弘治年间 , 属辽东都司管辖 。 明代的女真分为三个系统 , 分别是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蛮女真 。 赫哲族是野蛮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时赫哲族先民的情况逐渐明朗 , 各种文献对其描述更加详细 。 明末清初 , 赫哲族先民逐渐与女真分离 , 为赫哲族共同体和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明末 , 女真族再度崛起 , 其推动力来自建州女真 。 明初 , 建州女真主体的胡力改革部、窝多里部、毛六部从松花江下游南下 , 分合聚合 , 最后在明朝景泰的浑河紫苏和泼渚河(今浑江)之间汇合 。 16世纪末17世纪初 , 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 1616年 ,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封可汗 , 国号金 , 史称后金 。 海西女真原居松花江下游 , 明初逐渐南迁 。 20世纪30-70年代 , 她先后定居于辽河上游和松花江之间 , 形成了哈达、乌拉、叶赫、辉发等 。
- 杜甫生平事迹简介 杜甫生平经历四个阶段
- 雁门关简介100字 雁门关在哪里个省哪个县
- 戚薇个人资料简介 戚薇个人详细资料
- 徐霞客简介50字 徐霞客个人简历
- 傅雷家书介绍作者200字 傅雷家书介绍作品简介
- 春联寓意什么? 春联寓意及由来简介
- 黄胄简介 擅长画什么 黄胄1980年作品
- 爱我就别想太多剧情介绍电视猫 爱我就别想太多的剧情简介
- 孙颖莎百科百度 孙颖莎简介图片
- 玉兰花的花语和象征 玉兰花简介50字怎么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