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录文言文启示 七录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七 )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一八)颜回好学《史记》【原文】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
“不迁怒,不贰过 。”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①凡得学者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
2. 翻译句子 。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
(二十)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
遇言:“当以‘三余’ 。”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从学者云:“苦于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