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划分了大唐帝国的盛唐与中衰 , 也将杜甫的人生分割成两个不同的世界 。
前半生他为功名利禄漂泊 , 后半生他居无定所地流浪 。正因如此 , 杜甫比京兆杜氏的历代先贤都更了解底层民众的艰辛 , 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 。
当他在战乱中随朝廷一路辗转 , 想起分隔两地的家人 , 一首《春望》 , 写出千千万万逃难灾民的忧虑: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当他看到县吏抓壮丁 , 把未成年男子都拉走 , 沿路都是一个个家庭生离死别的哭声 。杜甫无能为力 , 只好在《新安吏》中安慰他们说:
莫自使眼枯 , 收汝泪纵横 。
眼枯即见骨 , 天地终无情 。
眼见朝廷腐朽 , 悲怆无力的杜甫弃官而去 , 告别官场 , 放弃追逐一生苦苦寻求的功名 。真正的忠诚 , 也许不是忠于李唐皇室 , 而是忠于国 , 忠于民 , 忠于自己的内心 。在寄寓成都期间 , 他以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叹息家国之忧: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生命的最后时刻 , 是在湖湘之间的一条小船上 。那时 , 他已漂泊多年 , 贫病交加 , 自称“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他在世时只是大唐帝国的一个小人物 , 可终其一生 , 都放不下家与国 。
这份沉重的抱负 , 也成就了诗圣的光辉 。
杜甫病逝后 , 因家中贫困 , 草草葬在耒水河畔的耒阳 。直到四十年后 , 其孙杜嗣业按照父亲的嘱托 , 将祖父杜甫的灵柩迁移到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 。
在路上 , 诗人元稹听闻此事 , 特意前来送行 , 并受杜嗣业之请 , 为杜甫撰写了墓志 。元稹在墓志中说杜甫最后葬在偃师杜预墓的一侧 , 而杜甫祖父杜审言的墓也在此处 。
▲长沙杜甫江阁 。图源:摄图网
05中晚唐时期 , 京兆杜氏的后人中仍不乏能臣 , 如杜佑、杜黄裳、杜元颖、杜悰、杜审权、杜让能等牛人都官拜宰相 , 天才总是成群地来 。
当杜甫为前途四处奔走时 , 出身京兆杜氏的名臣杜希望之子杜佑 , 出生于开元盛世的如梦繁华之中 。
杜佑就像锦鲤附体 , 他历经六朝 , 出将入相 , 从地方小吏一直干到了宰相 , 仕宦长达六十年 , 几乎不曾遇到什么坎坷 。高寿善终的他成了帝国的另一位记录者 。
【唐代最著名的十大诗人 唐代著名诗人有哪些】《通典》 , 这部名列“三通”之一的典章制度专史 , 出自杜佑之手 。
杜佑虽身为宰相 , 却手不释卷 , 白天处理公务 , 晚上挑灯读书 , 数十年如一日 , 只为研究历代制度沿革得失 , 为逐渐衰落的大唐寻找施政方针 , 救国于危难之间 , 即“将施有政 , 用乂邦家” 。
他认为 , 这就是历史存在的意义 。
杜佑年少时亲历开元、天宝盛世 , 也目睹了安史之乱 , 眼见唐王朝用来维系其极权统治的均田制与府兵制走向瓦解 。他在朝为官时 , 先有刘晏、杨炎在财政上推动的成功改革 , 后有“二王八司马”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在政治上的永贞革新 , 却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
- 夏至的诗句古诗 关于夏至的古诗
- 浪漫经典爱情诗词名句 最浪漫的古诗词句
- 夸赞精英最经典句子 形容精英团队的形容词
- 北京警方发布了吴亦凡事件的最新进展!他这次能全身而退吗?
- 《开端》完结了,最后男女主怎么解释?
- 上供最好的8种水果 上供最好的五种水果放几个
- 商转公2021最新政策徐州 烟台商转公2021最新政策
- 物业最贴心的服务语句 形容物业服务用心的句子
- 魔兽世界最感人的语录 魔兽世界经典台词语录
- 家人亲情最暖心古诗 形容亲情浓厚的诗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