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美好诗句 夏至诗句经典句子

夏至古诗六首欣赏:堂开垂柳下,岁序一阴长
夏至不是夏天的初来,因为一个月前已经立夏 。夏至是古代太阳在北半球的顶点,是古代夏天的极致 。至,在古汉语中,有到达到极点的含义 。
按照古代的天文历法,是太阳到达黄经90度,按照当代天文地理学,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时的节点,此日正午,太阳角度最高,此时白昼达到全年最长,日光鼎盛,阳光炙热 。
但同时也意味着,在夏至节点之后,太阳高度会逐渐降低,夜晚会慢慢延长 。虽然夏至过后仍旧有酷暑三伏的热浪等着人们,但是从太阳的角度,它已经开始南行,从它的巅峰时段下行 。
所以有着夏至一阴生的说法 。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
古人观察自然利用自然也敬畏自然,比如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总是那么有规矩,一年四季总是如约而至,有时候季节里的花开虽迟不晚 。天地像一架巨大的精密的机器在运行 。从古到今,人们都不断在破解宇宙的奥秘 。
中国上古就有了夏至节,且是第一个节气 。因为此时太阳角度最高 。
站在夏至这个时空节点,你仿佛发现大的宇宙空间,各种星辰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而地上的四季有规矩地轮回到来 。正是掌握了这自然的规矩,知道太阳会在夏至后南归,无论多么炎热的夏天总有过去的时候,所以诗人才感慨,不要说今天太阳太大太热,像在火里燃烧,从今天开始起,太阳就南行了,随着南行,夏天从会过去,而改变的节点就在夏至 。
所以夏至到来,也是夏天走向盛极而衰的开始!!今日一阴生 。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唐朝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夏至是古老的夏节,但是因为处在盛夏,所以唐朝开始起,许多夏至的风俗前移到端午节,夏至节这天,皇帝不再和百官一起祭祀,相反会给予假期休沐避暑,以防止中暑 。
所以这首诗写得是夏至消夏的感觉 。这天白天达到最长,据说从此后夜晚将会慢慢长起来 。来不及布施利于百姓的德政,就担心这天气一时热一时冷,影响身体的健康 。
今天许多地方放假,不办公,只是农民没有假期,仍旧在酷暑中忙着农活 。想着他们如何度过这炎热漫长的夏天?
我却能在夏至节的中午,去园林池上游玩 。此时的园林门庭寂寂,夏树绿荫形成幽静的景观,竹子还在抽芽,荷叶开始出水 。我自己能够对着这样美丽凉爽的美景避暑,可以祛除烦闷,开怀饮酒 。
难得他写到这样的夏至,农民却依然劳作,一念之善,是为真善,希望他休假之后赶紧做些利于农民的政绩出来 。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唐朝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朝在江南地带,流行过夏至,白居易记忆曾在江南苏杭做刺史时,江南的夏至节,可以看到夏至在饮食上是端午的延续,这天依旧吃粽子,只是这粽子是竹筒粽,别有地方风味,还流行吃烤鸭蛋 。不知道后来流行的毛蛋是不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有 。家家有酒,不过应该是菖蒲米酒,度数不高,可以消暑活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