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的寓言故事 人生寓言故事及感悟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腊八” 。
每年的腊月初八,人们都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祭祀施粥,求福求安 。
腊八节起源于佛教的“法宝节”,相传,这一天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 。
释迦牟尼成道过程中历经磨难,这其中藏着一个伟大的人生寓言,也蕴含着我们安身立命的四大进阶之道 。
1、觉醒
释迦牟尼从小生长在王宫,是当时古印度北部十六国中一个国家的太子 。
他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很早就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 。
锦衣华服,仆从如云,甚至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 。
高贵的出身,崇高的地位,让他成为很多人羡慕的王子 。
但是在成婚之后,29岁的一天,他却突然出走,放弃所有的富贵荣华,剃度出家 。
国王劝他还俗从政,并承诺交给他一支军队,他依然拒绝了 。
世人孜孜以求的富贵就这样被抛在身后,他落发出家,去找寻众生脱离苦难的法门 。
这便是人生的觉醒 。
【亲身经历的寓言故事 人生寓言故事及感悟】在衣食住行之外,人还有精神的追求 。
精神的觉醒,便是找到自我的价值,让易朽的生命勾连恒久的意义 。
很多人终其一生懵懵懂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活,与崇高的精神无缘,无他,没有觉醒罢了 。
真正的觉醒,是在名利喧闹之下,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明白这一生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 。
王阳明年少立志,要成为圣人 。
这便是王阳明的人生觉醒 。
他明了此生的使命,明白此生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立地成圣 。
世事复杂,人心迷乱,想要找到真实的自己,那么觉醒,就是谁也绕不开的前提 。

2、禅定
释迦牟尼觉醒之后,寻师访道学习禅定,他先从学阿罗陀迦兰,达到“无所有处定“ 。
那时候的释迦牟尼已经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他却始终无法融会贯通 。
天道始终无法触摸,知识依然繁琐,内心的欲望依旧纷至沓来 。
所以,释迦牟尼选择禅定,在静中察觉一切,希望可以找到统御内心的法门 。
王阳明也有一套禅定的功夫,他说:从真善上专心,从谨独处下功夫。
在王阳明看来,独坐观心的宁静,是省察自己的最佳法门,任何难以摆脱的杂念,都可以用禅定的方式平息 。
以诚意接纳,以谨独克服,是知的开始 。
出现在心里的任何想法,无论对错,都需要直面,而后才能分析,反思,完成自我管理 。
人生的念头千千万万,静坐省察是人生必备的功课 。
人不是生而知之者,只有通过不断地静观,才能认识自己 。
庄子曾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
在独处中,在静坐中,一个人才能真正领悟天地大道 。
3、磨练
禅定之后的释迦牟尼,依然没有开悟 。
所以他前往尼连禅河畔的优娄频罗聚落,投向了苦行 。
他在修行中,通过折磨肉体,把内心的弱点一个个暴露出来,再一个个消灭掉 。
如此反复,一次次打磨中,让自己的心性愈发坚韧 。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
王阳明鼓励知行合一,在心学的世界观中,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出真知,明真理 。
内心才能坚韧不拔,从容不迫 。
现在很多人坐而论道,夸夸其谈,没有一点落到实处,这样的人离真正的大道还远得很 。
释迦苦行六年,将自己搞得形销骨立,几乎成为一具骷髅 。
《佛本行集经》载:“身体羸瘦,喘气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无气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