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翻译简洁 与朱元思书翻译简洁( 三 )


志趣美该文重在写景 , 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 。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 , 人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 , 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 , 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 , 任意东西”一句中 , 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 , 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 , 对生命力的赞颂 。更令人赞赏的是 , 在描绘山景时 , 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窥谷忘反” 。这几句感受 , 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 , 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 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 , 作者的这种志趣 , 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 , 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 , 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 , 对自由和谐的向往 , 对欢乐生命的礼赞 。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 , 多了份潇洒 , 比后者少了份悲观 , 多了份开朗 , 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 , 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
语言美骈(pián)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 , 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 , 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 。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 , 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 , 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  如“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 , 读来朗朗上口 , 节奏感极强 。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 , 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 , 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 。其一 , 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 , 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 , 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 , 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 , 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 , 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 , 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  使语言灵活多变 , 更具韵律美;其三 , 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 , 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 , 写景状物 , 力求准确传神 , 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 , 生动流畅 , 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 , 超凡脱俗 。
?结构美《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 , 但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 , 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 , 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 , 结构上纲举目张 , 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 , 由近及远 , 逐层展开 , 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 , 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 ,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 , 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 , 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 , 又显得详略适宜 , 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 , 如读一首好诗 , 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 , 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 , 如赏一幅山水写意 , 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 , 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总之 , 该文情景兼美 , 辞章俱佳 ,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文学结构:骈(pián)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 , 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 。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 , 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 , 出现了“文”、“笔”的对立 。所谓“文” , 就是专尚辞藻华丽 , 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 。所谓“笔” , 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 , 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 。(此处所述不当 。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 , 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 , 传记则笔而非言 。而刘勰本人的观点是:“今之常言 , 有文有笔 , 以为无韵者笔也 , 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 , 而非散文骈体之别 。而况 , 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 , 故加修正 。)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 , 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 , 讲究对仗 , 因句式两两相对 , 犹如两马并驾齐驱 , 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 , 则讲究运用平仄 , 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 , 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 , 但运用得当 , 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而南北朝时期 , 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 , 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 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 , 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 , 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 。唐以后 。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 , 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 , 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直至清末 , 骈文仍十分流行 。文笔分裂后 , 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 。骈文盛行于六朝 , 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 。中唐古文运动以后 , 稍告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 。至清初 , 作者接踵而起 , 以清末王?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 , 政治黑暗 , 社会动乱 。因而 , 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