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 
1、表示假设 , 可译为“即使” 
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 , 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 , 可译为“虽然” 
如:故余虽愚 ,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十一、然 
1、代词 , 起指示作用 , 译作“这样”“如此” 
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 , 表转折 , 译作“然而”“但是” 
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3、助词 
(1)用在形容词之后 , 作为词尾 , 译作“……的样子” 。 如: 
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于句尾 , 常与“如”“若”连用 , 构成“如……然”“若……然”格式 , 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 如: 
其人视端容寂 ,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十二、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 , 译为“凭、靠” 。 例:乃入见 。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 , 译为“用、拿、把、按照” 。 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 , “以”相当于“而” 。 
例:俯身倾耳以请 
表示目的 , 译为“来、用来” 。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 可译为“因” , “因为” , “由于” 。 
例: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 
译为“已” , “已经” 。 例:固以怪之矣 。 (《陈涉世家》) 
十三: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 , 可译为“就” 。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 , 可译为“如果” , “那么” 。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 , 则霸业可成 。 (《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 , 可译为“却” 。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 (《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岳阳楼记》) 
十四、因 
1. 连词 , 表示顺接上文 , 译为“于是”“就”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词 ,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依据、方式 , 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 。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隆中对》) 
3. 介词 , 可译为“根据”“依照” 
例:罔不因势象形 。 (《核舟记》) 
4. 副词 , 可译为“因此” 。 
例:因以为号焉 。 (《五柳先生传》) 
十五、且 
1. 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 , 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 , 可译为“将” , “将要”、“将近” 。 
例:北山愚公者 , 年且九十 。 (《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 , 可译为“姑且”、“暂且” 。 
例:存着且偷生 , 死者长已矣 。 (《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 , 可译为“况且” 。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 , 可译为“尚且”、“还” 。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 , 可译为“和”、“而且”、“并且” 。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十六、乃 
1.副词 
- 安陵容的嗓子是被谁毒哑的?皇后还是祺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 《甄嬛传》中安陵容被透露的月侍寝次数,为何会成为甄嬛扳倒她的突破口?
- 科普|为拍出“氛围感”,女孩含夹竹桃后中毒!网友:安陵容的话要信......
- 为拍出"氛围感",女孩含夹竹桃后中毒!网友:安陵容的话要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