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唐诗中秋9首: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晶楼
中秋节是一个古老而热闹的节日 。中秋节源于上古对月亮的崇拜 。每年的秋天,万物收获,都会举行秋祭,在秋分节气祭祀月神 。而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大最圆的日子,所以风俗演变,秋祭和祭祀月神,到了唐朝之前,就已经固定在八月十五 。此时秋之半,月之圆,故名中秋 。
但是在唐朝才固定成一个官方的全国性节日 。在外的游子,尽量与此日,赶回家园,祭祀月亮,祭祀先祖,阖家团圆 。
此时金秋气爽,温度适合,是人身心最舒爽的时候,如果不逢风雨,月出之美,如升海上,清辉之下,沐浴人间 。唐朝尚道教,诸神崇拜,诸神如在,中秋节庄重祥和 。晚间高楼望月,最美的月亮从眼睛落到心底,最美的月光,从天上沐浴个体,身心都得到了自然的庇护 。唐诗中的中秋,大气明朗,灵魂与月光共振,醇厚昂扬 。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 。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唐朝李洞《中秋月(一作瘳凝诗)》
正是这些的中秋节的秋色与月色 。秋天有90天,但是中秋之秋色已经是十分的饱满 。那月亮的孤光将所有星辰的光都吞没了,月色之皎洁,天空如洗,连一点云彩都看不到 。那月光下的树木,在流水一样的月光下,微风摇曳,仿佛能看见月光如波涛的细纹 。我站在高台,看见月亮里的桂树和人间沐浴在月光下的桂花,思绪纷纷 。
那么他在想什么呢?中秋节在唐朝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他一个人在他乡,看见绝美月色,自然是良辰美景,觉得想家的那种惆怅 。
这首诗写了中秋月色之美,一轮独照,当然潜台词是,我都这么圆了,你怎么不回家?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唐朝张祜《中秋月》
唐朝的人诗词就是大气 。一年中最好的夜色,就是可以看到最美最明亮的月亮,哪怕万里之外的边关 。这月亮仿佛也有感情,它久久徘徊在边关,照耀着北方高城,时间也仿佛停留了,诗人不得不感叹,这样大而美的月亮和月光,联系着人间共同的感情,
哪怕是万里关山,也寄托着我对故园的相思 。又这相思岂能只是我一个人的,是所有月光下今夜的人们,无论海角天涯!
这是传统祭祀带来的共有的月亮情怀 。天有明月,人同此心 。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唐朝曹松《中秋对月》
唐朝是在汉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在太平盛世,人民安乐,四海同心 。中秋节万民祭祀月亮与先祖,感恩自然的馈赠,对月亮的崇拜神话中有人格化 。
你看这三五团圆的中秋日子,人们崇拜祭祀月亮,是因为它大公无私,清光普照,月光流泻之处,何尝错过一家?自然之对人间的平等,也寄托了人们对社会的良好愿望,愿望公平,所有的家庭和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分配和关照 。
当然在封建时代,这个月亮,代表了对帝王的期望 。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李峤《中秋月二首》
唐朝人很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家天下的情怀 。而且站的角度也非常的高 。至少我个人认为在唐朝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段,安定富庶,稳固了许多人大气的家国情怀 。所以诗词中,千万,四海常常用到,而且并不觉得刻意,反而浑然 。
- 送给自己最好的一句话 送给自己的一句话简短
- 求约数和的公式 什么是约数?
- 初高中适合看的书 适合中学生看的书有哪些
- 英语中祈使句的反义疑问句 祈使句中反义疑问句
- 数字媒体是干嘛的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生学校
- 你从一些老一辈人里听到过哪些诡异的民间故事?
- 锚固钉的单位规格 锚固钉图片的作用
- 你们有没有梦到过身边都是蛇的场景?
- 你能用一句话祝福2020的中国吗?
- 家里盖棚风水 棚顶缺一块的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