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生产的四步骤

绿藻是一种好养活的藻类,广泛地存在于海洋中 。有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各种形态,并且在环境、光照、温度、氧气及营养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例如幼藻期不需要任何营养物质,只需要足够的氧气和氮气就能生长而发育为绿藻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小个体的绿藻开始变得长大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条件从而使之能在水底生存,这是水生态研究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

绿藻生产的四步骤

文章插图
1.分离
绿藻的生长有很强的季节性,在其生长季节以前或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分离处理 。通过利用水球分离技术,生产出能保持一段时间连续生长的较小的藻类单细胞 。因此,在收获季节之前,通常要对绿藻进行分离处理 。如绿藻能通过阳光直照、温度和盐度变化而保持其繁殖特性;如能通过温度和盐度变化而进行繁殖;如能通过在水底寻找适于生存环境的新个体和形成藻花等 。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涉及三种:水球分离法、水球浮标法与气相色谱分类法 。目前用这三种分离方法比较常用的是水球悬浮法 。水球悬浮法是在用水球作离心机时除去水内的浮游生物 。
【绿藻生产的四步骤】2.培养
藻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繁殖,需要充足无污染的营养物质来维持它们生长 。因此需要适当地选择适宜的条件以保证它们的顺利繁殖 。我国常用的无污染营养液有以下几种:1)琼脂,取适量琼脂置于50~100 mL水中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2)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钠);3)磷酸二氢钾作为底质;4)硫酸铜溶液(NaOH溶液)作为 pH值调节剂;5)磷酸二氢钾作为维生素B12为红色球蛋白)的合成调节剂;6)氯化钙作为脱色剂;7)硫酸亚铁、硫酸锌等作底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营养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营养液应由新鲜无污染、质地较细、表面较光滑、 pH值呈中性;(2)营养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3)营养液应定期更换以保持 pH值呈中性;(4)在无污染的水中使用效果最好 。
3.接种与鉴定
将成熟的藻类用塑料瓶从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将细胞接种到营养培养基中,将其在黑暗生长1~2天 。接种过程称为培养方法的改进和接种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缩短时间 。具体做法是:在培养基上先铺一层干冰,然后逐渐加水稀释至70~80倍,再将接种的细菌均匀地铺于湿冰上,约1小时后逐渐加温至适宜温度,可使细菌大量繁殖并迅速生长,这时进行培养即可获得良好效果 。鉴定方法有:一般为接种和鉴定法 。
4.加工处理
根据水藻和绿藻的生长特点,可将其加工成不同形态、不同用途的产品 。水藻的加工可分为水洗、水泡和脱水三个过程,其中水洗又可分为澄清、漂白、沉淀、离心、超净等六个阶段 。超净法以氯、氟、砷、镍、溴等物质作为漂白介质 。其中氯是主要的漂白剂,而氟、砷、溴等是主要的漂白剂 。超净法适用于藻液、藻叶中的各种胶体或凝胶状物质的超净法 。超净法会使藻液中含盐分急剧增加,使细胞膜破裂、死亡而漂白;藻体内细胞壁变性、死亡或吸附了空气中的氧离子释放出水或其他污染物;使藻体内代谢产物大量累积而导致藻体变色、变臭或霉变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