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故事 文人四艺


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文人故事 文人四艺

文章插图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 。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 。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味的生活态度极为一致,亦与当今的东方美学主流意识不谋而合 。
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 。它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 。在我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 。
古代文人雅士以插花、挂画、点茶、燃香为“生活四艺”,撰写出不少优美诗作 。据吴自牧的记载:当时不论官吏庶民,在吉凶庆吊时,一切筵席通常是由四司六局承办 。而四司六局的职掌中,香药局管烧香,茶酒司管点茶,帐设司管挂画,排办局管插花 。
插花这一活动,甚至有人认为是汉代就有,不管何时有的,都还相对简单,多与祭祀或供奉有关 。
文人故事 文人四艺

文章插图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 。因而,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 。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
文人故事 文人四艺

文章插图

有迹可寻的插花,至少唐以前在中国已经出现,甚至有人认为是汉代就有,不管何时有的,都还相对简单,多与祭祀或供奉有关 。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虽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经济文化更加进步 。“人文之善”是社会生活的境界、人际交往的境界,在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下,能体会的是静观万物,是时光的变迁 。
宋时经济繁荣,举国上下插花之风盛行,每到春天都要举行盛大花会和插花比赛,成为民间社交的礼仪,热闹非凡 。
文人故事 文人四艺

文章插图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
文人故事 文人四艺

文章插图

《梦梁录》则这样记录当时的市井: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墨庄漫录》中记载:西京(洛阳)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 。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至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 。
【文人故事 文人四艺】
文人故事 文人四艺

文章插图

受宋代文学的渲染,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其意念 。
在形式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华贵艳丽,更注重花的花德、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
文人故事 文人四艺

文章插图

宋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 。所以,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表达人生抱负、理想 。结构上则注重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体现自有纯美的意境 。如以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 作为“四君子”;或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成“岁寒三友”,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将花卉赋予花德,以花寓意人伦教化,成为宋代花艺的重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