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摄影人的照片是调色的,肉眼完全没见过这样的色彩。你怎么看?( 二 )


有认为所有摄影作品都可以后期,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是这么做的:拍纪实片的时候,老头明明是手里拿根烟没点着,他给烟头加上火,火上还加上烟.....至于湖面上加上飞翔的鸟,风景换掉天空,更是司空见惯....
有认为摄影作品应该分门类、分用途、分程度,进行有限后期,本人就是持这种观点 。
所谓有限后期,首先要用途 。自己拍着玩的,你想怎么折腾都行,只要你PS技术够硬,但是对于纪实类摄影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拍摄,绝对不能无限后期,当然,更不用说正规的参赛作品了,你增删画面元素以及过度后期,不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取消参赛资格,把给你的奖牌奖杯还有“马脸”(money)还回去 。2012年,《国家地理》大赛就取消了一副作品的获奖资格,原因是拍摄者通过后期,把画面中地上的一只塑料袋给抹去了,呜呼哀哉 。2015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有位参赛大师因为照片描述的背景有误,也被取消获奖资格.......要是早和我交朋友,跟我聊聊天,就不会和这样的大赛奖杯失之交臂了...
3、我的迷惘 。
你说不可以增删原片元素,你说摄影大赛更不能干类似不靠谱的事情,但是,你知道郎静山么?知道中摄协这个鼻祖吗?这位1892年出生的祖宗,中国摄影第一人,和张大千等大师是哥们,据说张大千给他当过不止一次模特 。其摄影最大的成就就是创造了“集锦摄影”----什么集锦摄影,就是运用多次曝光、后期缩放、重新合成等手段,把不同场景不同人物集于一张照片之内,完美表达主题----简而言之,就是PS,PS,PS啊!
关键是,郎祖宗的大量“集锦照片”在国际大赛中获得了大量的奖项,并被认可,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
如果你是认真地看到这里,相信你也迷惘了----这个PS的度,到底在哪里?
任何艺术形式,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时代既能推陈出新,也可以推新现成,对于照片PS的争论,估计还会继续下去 。
喜欢拍一些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小花小草、一山一水,都是肉眼看到原色原味的东西,不太喜欢后期过度粉色 。曾与一个专家摄影师在同一地方同一时间拍摄,偶尔一天在街上广场看到那摄影师的那张风景照片,后期处理让我现在看到的风景和素照的差别很大 。当然后期处理艺术感较强,没到过那个地方的,就想去看看,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 。但去了后也不过如此 。美,是每个人想看到的,真实而适度,是最好的 。追求艺术感,理解 。但艺术来之生活中之美,也返回生活中之真 。有些风景照那种调色,那种风景感,千年无一遇,离现在生活太远了,缥缈无望,我认为,那是"空壳"艺术 。
适当的做一下后期还是可以的,但有些照片做得太多了,色彩太过浓艳很假就不好了 。
经常会看到有的人反对后期,说一个有过后期的作品不算是真正的摄影 。我觉得一个不后期的作品只能算个纪实片 。要想强烈地向观众表达你的想法,用后期突出主体是很不错的手段 。
如下图提问者提供的雪景,雪应该是白色的,怎么就变成蓝色的雪了 。
比如下图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恐怖的夜晚也都是蓝色的,现实也没见过蓝色的夜晚
蓝色是冷色调,强调冬天的冷加蓝会显得格外冷 。夜晚本身就冷清,加上蓝氛围更冷就是恐怖了 。
后期在大多数的场景中还是必须要有的,除了更强化视觉效果外也会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
后期就是为了更好表现照片吧 。很多人老是强调:你看我的照片是直出,没有后期 。好像很牛逼一样 。其实数码相机,包括手机,这里面都是有算法的,你所谓的直出照片那也是按厂家的标准进行了处理 。数码照片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后期 。无非大家觉得明明现场不好看,你拍的照片这么美 。在骗人 。艺术加工有什么好大惊小怪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