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养殖中的“黑色五月”该如何预防?( 三 )


具体来说,原因有五个:
1.易发的共同环境特征:老塘口(一年以上),投苗密度过高,水草少,淤泥过多,水源不好换水极其困难等 。2.存塘的成虾没有及时分塘疏解密度 。3.水草栽种不规范,要么过多封塘,要么太少,行距太大 。4.小眼地笼捕虾,起笼以后小虾又回塘,造成小虾苗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消耗大量能量,容易滋生细菌病毒感染 。5.饵料投喂不足,或者饲料质量差,营养不足,小龙虾体质差 。
那么,分析了这些发病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么恐怖的白斑综合征病毒病呢?
1.放养优质健康的种苗,解决源头出现病虾和体质差的小龙虾 。
2.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 。建议667平每亩放养60斤(7000尾左右) 。
3.规律投喂高蛋白饲料(32个蛋白以上,26、28个蛋白的容易发病),增强小龙虾自身抗病能力 。
4.规律定期调理水质 。建议投苗和养成虾期间,每10天左右改底解毒一次,肥水培菌培藻一次,一个月三次左右 。密度越高,可提高到每月4次 。
5.科学规律种植水草,借用水草水体的净化能力来改善底质 。
6.用大蒜素适当调拌饲料投喂预防 。
最后,再分析一下,所谓的黑色五月,如果发生了应该怎么办?
1.及时打捞水面死亡的小龙虾,远处深埋处理,避免传播 。2.饲料:大蒜素50:1的比例持续投喂7天以上 。3.用含磷酸量达到18%的复合碘,沉底从底部消毒杀菌 。根据实验,目前市面上有一家华扬的水产的复合碘可以做到沉底深层次杀菌消毒 。4.停药3天,再改底解毒一次,培菌培藻调理水体 。5.病症稳定后,要加大饲料的投喂,促进小龙虾快速生长,并且达到规格的快速起捕上市进笼的虾子严谨回塘,回塘必死,会引发新一轮小龙虾死亡 。
通过上面我们全面的分析,小龙虾生病以后,事实上用药物完全控制根本不可能解决小龙虾死亡的问题 。
黑色五月解决的核心思路就是:防大于治,防治结合 。
@多多虾谈
加强营养,提前预防,提早开卖
每年的春季小龙虾总是以高额的价格走进有钱人的饭桌,而到了5月随着小龙虾长势逐渐饱满并大量走向市场,往往出现一个大的跌幅,此时,小龙虾正式走进平民的视野 。但对虾农来说,5月是他们最不想度过的时期,不仅小龙虾价格直线下跌,而且此时的小龙虾极易患上各种疾病,因为对虾农来说这是个“黑色五月” 。
5月相征着真正夏季的到来,由早前的气温忽冷忽热逐渐变得稳定,小龙虾的生长也进入了旺盛期,但有些虾农总会遇到小龙虾无力,小龙虾大量死亡,各种菌类感染疾病和软壳症的出现,今天借题主问题,在三个方面做个分析和解决:
其一,夏季初期,气温温和稳定在18到24度左右,此时最适合水中植物的生长,比如青苔,大量的青苔生长极易造成小龙虾受困死亡,而且青苔极易造成水质的PH值增高呈碱性,又会争夺水中的营养使水质变瘦,降低水层的容氧量 。随青苔的代谢死亡,更会增加水中氧的消耗,并产生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使小龙虾生长缓慢,造成小龙虾水底缺氧,运动无力,严重的大面积出现死亡 。因此,首要就是清除青苔,即采用草木灰、生石灰对青苔集中地清理,也可过滤青苔并更换虾塘水质 。
其二,如果早期虾苗密度过大,也很容易造成水质缺氧,并且小龙虾争夺资源也容易造成受伤,感染致病菌 。因此,要科学投放虾苗,以我个人了解,每亩虾塘可以投100斤的虾苗 。每斤30只,大概有3000只虾苗 。
其三,5月夏初,受小龙虾旺盛生长期影响,虾农的投料量明显增加,但如不科学投饲料,很容易造成饲料过多沉降底部,发酵后产生有害细菌真菌滋生,而且5月水中温度极其适合细菌真菌的生长,又是很多小龙虾的蜕壳期,幼虾体质免疫力低下,像烂壳病,水霉病,纤毛虫寄生和肠炎等致死病 。因此,必须科学投饵,因影响因素较多,建议您根据自身小龙虾生长和当地气候投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