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好奇鲜卑人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现在没有鲜卑这个民族了?

现如今,回民比以前也少多了 。
原来单位,每个月都有回民补贴5元,那个时候回民比现在多 。
如果鲜卑人有补贴的话,可能就有这个民族了吧!
鲜卑人并没有消失,看看这三张图,就知道鲜卑人到哪里去了 。第一张图:“鲜卑人,是因为拓跋宏把所有鲜卑人的籍贯改成洛阳,所以说河南人有可能就是鲜卑人” 。第二张图 河北大学韩田鹿教授:“河南人其实就是鲜卑人和九支犬戎的后裔” 。第三张图:河南洛阳有“九戎之都”的称谓,其中东魏、北魏、前燕等三个鲜卑人的朝代(政权),建都在河南洛阳 。从以上资料完全可以看出,鲜卑人到底去哪儿了!
现在没有鲜卑人,是因为他们早就融入汉族,这得益于鲜卑皇帝拓跋宏 。
鲜卑,因其部族居住于鲜卑山而得名,属于东胡的分支,也有说是北逃的中原人后裔 。
一、由依附匈奴到草原霸主
在匈奴莫顿单于攻灭东胡的时候,鲜卑部落选择顺从匈奴,成为匈奴的附属 。
东汉时期,匈奴被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北匈奴失败后继续西迁,而鲜卑则接收北匈奴领地和流落的牧民,成为草原上新的霸主 。
汉桓帝时,鲜卑部落其中一个首领檀石槐统一鲜卑,建立起东西四万四千多里,南北七千多里的草原王国 。
同样,鲜卑也继承了匈奴南侵的传统 。
永寿二年侵云中郡、延熹六年侵辽东、
熹平三年侵北地郡……
频繁的南侵使(东)汉无力应付,数次反击效果不大,拿出封王贿赂的老套路直接被鲜卑拒绝 。
二、魏晋五胡十六国——辉煌时代
草原的统一总是短暂,崇尚强者为王,赢家通吃,檀石槐之后的鲜卑迅速分裂 。
曹魏时期,鲜卑再度由轲比能统一,很快,轲比能就被勇士韩龙拜访,曹魏经过几十年的分化、打击,终使鲜卑四分五裂,不再成为威胁 。
其中的东部鲜卑主要由拓跋氏、宇文氏、段氏组成,在晋朝衰落后逐鹿中原,各自称雄 。
慕容氏:这个家族保持内斗的同时也是人才辈出,自慕容廆以后,先后成立了存在近百年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四国 。
吐谷浑:属于慕容氏的分支,是慕容廆的长兄,因为争权失败被迫带着属部西迁,其子孙以其名为国号 。
吐谷浑是鲜卑存在时间最长的,直到唐朝时才被灭 。
拓跋氏:晋朝南渡后其首领受封代王,被(前)秦覆灭后,拓跋珪再次复国并迁都平城,改名为魏 。
之后拓跋氏灭胡夏、灭北燕、灭北凉统一北方,史称北魏 。
北魏第七任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强行迁都洛阳,全面推行鲜卑汉化改革,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改为刘氏…
经过尔朱氏内乱后,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分别成立北周、北齐,隋唐时,鲜卑时代彻底瓦解 。
慕容氏和拓跋氏是将鲜卑带入辉煌 。
鲜卑是由很多游牧氏族组成,没有占据优势的主体部族,频繁的迁徙、长久的内外战争,鲜卑人口越加稀少,孝文帝汉化改革,使剩余的鲜卑人完全融入当地 。
广泛分布在今天的吉辽冀鲁豫陕甘宁青内蒙等省 。

我一直很好奇鲜卑人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现在没有鲜卑这个民族了?

文章插图
记录“鲜卑”比较详细的史籍,是宋元学者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 。
概括来说,“鲜卑”,属于商代“东胡”之一支,后居于“鲜卑山”,游牧于今西刺木伦河流域;后来曾经分为诸部,一些还进入中原建立了政权实体;及至隋唐,这一部分,逐渐与中原民族融合,其他部分也融入到另外的族群之中 。
至此时,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的“鲜卑”,就不复存在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