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几种表面防护技术


常用的几种表面防护技术


(一)电镀
采用电解的方法在基体(经过前处理)表面沉积所需要的覆盖层的过程称为电镀 。 电镀是非常古老的传统技术 , 广泛应用于永久性的装饰和防护 。 电镀可以分为单金属电镀 , 多层组合电镀 , 以及合金电镀等 。 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很多 , 如:镀前处理、镀液的净化方式和程度、予镀方式的合理性、镀液体系建立、组合及厚度的确定、工艺参数(PH值、温度、电流密度)、添加剂(光亮剂、整平剂、除应力剂、润湿剂、分散剂)、镀液分析及补充制度、操作制度、镀后处理(去氢、封闭)等 。 由于电镀三废对环境污染和影响健康 , 各地环保部门管理日趋严格 , 很多企业自己不设电镀车间 , 而是去专业厂(车间)委托加工 。 为确保电镀件的质量 , 应依据有关标准和规定对镀层的外观、结合力、厚度、孔隙率、耐蚀性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 一旦验收时或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 , 便于质量事故分析和改进 。

(二)氧化
氧化处理分为黑色金属氧化处理和有色金属氧化处理两类 , 这里仅涉及前者 。
钢铁及合金的氧化处理 , 又称发蓝或发黑处理 。 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收效快、工艺稳定、操作方便、设备简单 , 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
碱性化学氧化法
碱性氧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 它是在较高温度下 , 在含有一定氧化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 。 氧化剂和氢氧化钢与金属铁发生化学反应 , 最终形成氧化铁(Fe3O4)为主要成分的氧化膜 。 膜的颜色取决于零件的表面状态、合金成分和氧化处理的工艺条件 , 一般为黑色或兰黑色 。 膜厚0.6~0.8um.
化学反应的顺序是无形成亚铁酸纳(Na2Fe02)和铁酸纳(Na2Fe204) , 然后由亚铁酸钠与铁酸钠反应形成Fe304氧化膜 。 反应式如下:
3Fe+Na02+5Na0H→3Na2Fe02+H20+NH3↑
6Na2Fe02+NaN02+5H20→3Na2Fe204+7Na0H+NH3↑
【常用的几种表面防护技术】Na2Fe02+Na2Fe204+2H20→Fe304+4Na0H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