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射戟吕布为什么救刘备 吕布辕门射戟难不难?

吕布辕门射戟是非常难的,箭不同于现在的枪炮,没有精密的描准仪器,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箭由三个部分组成,箭头,箭身,箭尾 。箭头呈三角形以利于杀伤目标,箭尾像燕尾以便搭弦上而不至脱落,射箭时必须作到箭尾,箭头和耙心三点一线,然后拉满弓弦放手射出 。由于古代的箭太长,又没有描准仪,外加天气,风向的影响,真正能做到射戟的人几乎是天方夜谭,吕布能做到辕门射戟只是一个例外,也许是作者夸大其词,纵观历史上的神箭手隨唐有王伯当,三国有吕布,赵云 。水浒中有花榮 。至于他们高到什么成度,没有眼见,不敢妄评 。

辕门射戟吕布为什么救刘备 吕布辕门射戟难不难?

文章插图
大家一定觉得这种“辕门射戟”的故事应该出自话本演义作者之手,《三国演义》出现还说得过去,正史真实存在的可能太小了 。
这次还真不是,“辕门射戟”历史上真实存在 。《三国志·吕布传》这样记载:
这是在公元196年,袁术派纪灵讨伐刘备,刘备捏着鼻子向吕布求援,吕布作为中间人让两家言和时发生的事情 。
结果吕布射中了戟的小支,双方罢兵言和 。
这个射戟的难度系数还是挺好的,首先说距离,吕布是在和纪灵刘备的宴会上突然提出辕门射戟化解干戈的,所以说,营门立着的戟到吕布射箭的地方,距离应该一般人难以射出准头的 。
再说说那个戟,大家想当然的认为,吕布射的是自己的方天画戟,其实明离子并不赞同,首先,方天画戟的目标比较大 。
再说了,自己吃饭的武器随便射不怕掉耐久么?所以吕布射中的应该是普通的戟,号要小很多,而且只有一边的小支,这无疑又增加了命中难度 。
所以吕布在真实历史上确实射中了戟的小支,其水平估计如果参加奥运射箭比赛,应该能拿金牌了 。
所以别以为人家吕布只会马上功夫,这射箭的水准也是出类拔萃的 。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
当然难了,《三国演义》里明确提到,吕布提出解斗,纪灵暗想,戟在一百五十步外,安能射中?刘备则想,上天保佑呀,吕布这小子太托大了 。结果,吕布一箭命中戟小支,全军喝彩,刘备暗称惭愧,纪灵呆了半天,关张默然不语 。所以,从侧面可以看出,吕布这一射,难度系数不小,才会出现这种局面 。这一射,也再次证明了吕布是《三国演义》第一武将的地位 。有诗云:
再看如今的奥运会射箭比赛,有30公尺,70公尺,90公尺三种射击距离,一公尺是一米,所以奥运会最远的距离是90米 。小说中的吕布,是在一百五十步开外射中的戟小支,那距离到底有多远呢?古代人一举足叫“跬”,相当于半步(相当于现代人一步),两足各跨一次才叫步,这起码有一米,还不算汉代人身材高大的因素 。所以,从距离来说,吕布射戟最保守的估计是在150米开外,远远超过如今奥运会射箭比赛最远距离 。
再对比之下射箭瞄准的参照物和范围,奥运会的箭靶122厘米宽,靶心的直径是12.2厘米,而小说中的吕布即使用的是“方天画戟”,整体面积不可能超过箭靶的122厘米,都一米多了吧?吕布射中的戟小支,指的是戟上的“胡”,即戈戟之刃而下垂的部分,也就是戈戟部位上最锋利,最薄的那一片,所以长短大小和靶心差不了多少,就算一样好了 。因此,吕布在射戟时整体的参照物体比箭靶要小得多,在加上射箭距离,总体难度更是超过奥运会的单次射击 。有朋友会说,你弄了半天,这是小说夸张,又不是真事?
其实,正史上也有吕布辕门射戟,不同的地方有几个 。第一,正史吕布射的是普通的戟,不是方天画戟,因此在参照物上,难度更大 。第二个不同的地方是,吕布当时邀约纪灵来自己的营中,但是纪灵反邀吕布来喝酒,结果是吕布去了纪灵的营中,刘备等不在场《三国志.吕布传》 。特别说明这一点,是要指出这可不在吕布的主场,射完戟后,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吕布传》 。第三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射箭距离,正史没有提到 。但是,“百步穿杨”大家都听过吧?出自西周的成语故事,比喻善射者 。由此推断,西周的弓箭可以至少能射百米以上,汉代显然很远,吕布要让纪灵军服气,起码距离也要达到古代“善射者”的距离 。假如吕布在10米射中戟小支,恐怕就算纪灵肯,纪灵的厨子都不肯吧?因此,吕布射箭的距离至少要达到百步,100米以上才能服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