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三 )


李广的“数奇”绝不只是“运气不好” , 当也有“皇恩疏远” 。而卫青霍去病等贵戚所以屡战不败 , 立功封侯 , 不排除“天幸”:幸运 , 加上皇帝宠幸 。
《史记》给出了暗示:
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弟弟)外甥霍去病十八岁 , 受到武帝赏识 , 当了侍中 。跟随大将军 , 卫青奉武帝之命 , 拨给他壮勇士兵 , 
各位老将统领的兵马及兵器 , 比不上骠骑将军(霍去病) , 骠骑将军手下兵士都是经过挑选的精兵 。
霍去病的军队运气也好 , 从未遇到绝大的困境 。然而其他老将军常常因行军迟缓落后 , 遇不到好的战机 。
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统领五万骑兵出征 , 几十万步兵及转运物资的人跟随其后 , 而那些敢于奋力作战和勇于深入的人都隶属骠骑将军 。
司马迁写史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究天人之际” 。他写李广的“不遇” , 或许也有要分辨清楚:哪些遭遇是“人”的因素导致;哪些结局是所谓“天”所左右 。“天”是无法解释掌控的 , 那么 , 通过李广这个人物的遭际 , 探究“人世”的原则和道理 , 才会给与现世和后世以“殷鉴”吧 。
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 , 李广随行 。尽管李广请求说自己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 , 至今才得到与匈奴对阵的机会 , 愿做前锋 , 单于决战 。但皇上曾暗中警告卫青说李广年老 , 命运不好 , 不能让他与单于对阵 。加之卫青更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 , 于是就命李广从东路出击 。卫青自带精兵追逐单于 。而李广军队迂回绕远 , 又无向导迷失道路 , 错失与卫青合围单于良机 。单于逃跑 , 李广亲抵幕府受审对质时说 , 自己年已六十多 , 不堪再受刀笔吏的污辱 , 于是自刎身亡 。
《史记》还作了如下交代:
李广两个儿子先于他而死 。李广死后 , 堂弟李蔡自杀 。另一儿子李敢 , 死于霍去病箭下 。
孙子李陵孤军深入匈奴腹地 , 率五千人对抗匈奴八万大军 。杀伤匈奴一万余人后 , 力战八天投降 。汉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儿全家 。
一代名将 , 一世征战 , 一门猛将 , 一心为国 , 如此收场 , 的确让人意难平 。
司马迁说李陵为人“临财廉 , 取予义“ ,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有国士之风” , 孙儿李陵的这些特质 , 自然传袭自祖父李广 。
宋代刘克庄有感李广事 , 写道:飞将无时命 , 庸奴有战勋 。谁怜老卫尉 , 身属大将军 。
欣慰 , 飞将军李广 , 不止活在唐人心里 。
【李广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徒有虚名 , 李广难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