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结婚习俗知多少呢?

婚姻是人生头等大事,婚姻是爱情的象征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现代化城市 。壮族是南宁的世代居住的土着民族,自然而然民俗风情也不一般 。那么南宁婚俗是怎样的呢?一起来南宁文化中看看 。
1、男为结婚,女为于归,男女双方均设筵席迎宾客,一般为三天,分入场、正席、散席 。个别村以第三天为正席,谓之为隔日酒,女方设筵所需的主要物品,均由男方以聘礼提供,有猪肉、鸡鸭、大米、喜酒、山味(木耳、香茹等)、海味(尤鱼、螃蟹等),饼干、面条、香烟、礼炮、红烛、红绒等 。女方的内亲(如外祖父、外祖母、舅爷等),要猪蹄一只(猪脚的上半部分,约两斤重左右),还要一只回去奉祖 。
2、入场那天,男家备齐礼物,由媒人领队送去女家,在清代民初,所有礼物用石脚抬去(石脚:木料制成,为长方形的一种担具,用至四十年代后期,之后多用手扶拖拉机代替),两人抬一担,抬和担都要成“双”,以示吉利 。
3、安床,由夫妻两全,有子有女,如且必须是男丁头孩的人按择日先生拟示时辰吉时及方位安床、铺席、设账,安置完毕要道上几句吉语,说:“吉日安床,两姓成双,夫妻合好,生子生孙” 。
4、男方外家如外祖父母、舅爷父等人,一般在入场当天就来庆贺,有些地方来时先在村边略停,未直接进屋,要主人家亲自或派人邀请,备些清水、香烟、茶水、毛巾等,在外洗面,喝茶之后才进屋等礼数,否则,外家亲戚则结队哄然返回,对外家要特别的招待,要在中堂设席,由专人旁待 。否则,主人或代东要遭诸多指斥,甚至不欢而散,现在这种现象已大为减少 。
5、正席当天,远近亲友,齐来道路贺宴饮 。司簿官应对来贺之亲的礼物、礼金作登记,也要提前写喜联张贴,备写各种喜红、代东、司簿、厨师等大小十多个红包和各种拜帖礼目,做庚谱对联 。庚谱对的字数要遵循“生、老、病、死、苦”五格出对联,即不能空落在“病、死、苦”三字上 。有些司簿出庚谱对联专想出难题,企图难倒对方,以表自己的才学高深 。
早餐后,去女家接新人员要带好礼物、礼炮出发,有乐队(唢呐、大号等),采旗四至八面,一路鸣放礼炮,大吹喜乐,新郎在伴郎的陪同下前往 。亲迎新郎出门前,请两老者点烛 。秉烛道词:“龙烛辉煌,照耀满堂,百年偕老,五世其昌” 。新郎拜祖宗、父母,由一老者给新郎挂红,挂红颂词:“红挂新郎,结为良缘,恩爱夫妻,建设家园” 。新郎挂红后,才去迎亲 。
去迎新的一行人,每经一村由炮手鸣放礼炮,待到女家村边,先放炮,后进屋 。到屋后由传帖生将帖式、大小封包交女方司簿 。挂红人取出两条红布挂职在女家大门的乾三和坤三上,媒人请来代东交点送去的礼物 。此时,新郎在伴郎随同下步入大厅的厅堂右方转到左边站立,(在大位)有细舅来奉茶,伴郎以封包赐给细舅 。接着媒人带上岳父母等长辈到厅堂,新郎一一拜见后,方才入座 。
下午,迎亲队伍返回,到村边鸣放礼炮,稍停 。以示新娘来到,做好准备 。新娘入屋时,男方家中大小均避开,意为能相处 。新娘的骄停在大门外,扶新娘老妈手扶点燃的“火木”(用稻草编成)转摇大骄上下四周,经师公念经作法洒水后,扶新老妈便掀骄启帘,拉出以采扇掩面的新娘,半拖半推,不让新娘站在门槛上(谓之新娘踏门槛,日后不受公婆的约束),拖到堂而皇之上扶新老妈强行将新娘向外跪下,与将郎同拜天地,再拖向后转同拜祖宗,最后夫妻对拜,然后才入洞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