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节义为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

忠孝节义是中国人自古至今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虽然不同时代不同人对之 理解不同 , 但无不视之为人生的终极追求 。
忠 , 《说文解字说 忠 , 敬也 , 尽心曰忠 。《左传·桓公六年》 上思利民 , 忠也 , 其中忠指君主及官吏忠于民 。明代许仲琳在《封神 演义》中也说 民知有忠孝节义 , 不知妄作邪为 。而孔子贝11认为忠主要表现于 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
孝 , 被称为百德之首 , 百善之先 。孝最基本的内涵是子女对父母的 孝 。《卒以己》载道 孝有三 大尊尊亲 , 其次弗辱 , 其下能养 。能奉养父母只 是孝行里最下层、最基本的一种 。孝恩不仅仅指对父母的孝敬 , 也是对以人为本之 人的尊重、敬仰、关爱 。节义又做节制与义行 。
节 , 《说文解字》 节 , 操也 。《左传·文十二年》注 节 , 信 也 。《周易·杂卦》 节 , 止也 。《周易·疏》 节者 , 制度之名 , 节止 之义 , 制事有节 , 其道乃亨 。
义 , 子曰 义者 , 宜也 。朱熹 义者 , 天理之所宜 。义者 , 理 义、道义、正义、公义 。子日 君子之所谓义者 , 贵贱皆有事于天下 。君子 义以为上 。见利思义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忠孝节义为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干百年来 , 中国人心目中忠孝节义的典范是关羽 。他勇敢、讲义气、忠贞不 贰 。在《三国演义》中 , 关羽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曹操赠袍穿衣底 , 上罩刘备 所赐旧袍;曹操赠赤兔马 , 关羽拜谢 , 以为乘此马 , 可一日而见刘备…… 。民间因 此尊称其为武圣 , 地位堪比文圣孔子 。而能被中国人尊为圣人者 , 也 仅有此二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