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拉条
“拉条”也叫“拉面”、“扯面” 。
拉条在青海是各族人民待客面食中的一种 。接待亲朋好友吃一顿拉条 , 配上较为丰盛的调味菜肴 , 表示对客人的十分的尊重 。
青海的回、汉人民在制作拉条时 , 和面、揉面过程具有独特的技巧 。一般汉族人民在做拉条和好面分条时 , 在面条上抹菜油 , 以防粘连;而回族人民制作的拉面 , 可以不用一滴菜油 。他们在调粉时放些盐或碱水 , 把面粉团拌来揉去 , 直到软硬适中 , 弹性很大 , 可塑性极强时 , 然后手轻力匀 , 反复拉扯四五次 , 不断一根 , 成为宽细、圆扁不同的匀称面条 。而且每次拉出的一把 , 入锅捞出 , 恰好一碗 。圆柱形的叫“鸡肠子” , 扁状的称“韭菜叶” , 入口柔软光滑 , 韧而不断 。一般家常吃时 , 调以炸酱 , 并拌调油泼辣椒、蒜泥、醋等 , 吃起来非常可口 。
7、尕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 。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 , 而是用手揪出来的 。尕面片 , 又叫面片子 。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 , 叫“面基基” 。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此时称“回面”) 。“回”好后 , 拿入手中 , 用手指捏扁、揪断 , 每个大约手指宽 , 投入沸水中 , 煮熟可食 。由于面片小 , 故叫“尕面片” 。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 , 尕面片已成了最普及又享有盛名 , 品种繁多 , 滋味独特的面食了 。按尕面片的形状 , 配料和烹饪方法不同 , 有做工细致纤小玲珑的“指甲面片”、“雀儿舌头”;有和蘑菇混煮的“蘑菇面片”;有不带汤而用炸酱拌吃?quot;烩面片” 。回族人民清真面食中还有和牛羊肉、粉丝、辣椒混炒的“炒面片” 。农村里还有常吃的“菜瓜面片”等 。
8、甜醅
甜醅 , 是青海汉、藏、回、土、撒拉等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传统甜食 。甜溢酒香 , 味美可口 , 多以玉麦(即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 。原料易得 , 酿造方便 , 既可调节饮食 , 又可以供宾客 , 颇为群众喜爱 。有句民谚说:“给嘴解馋 , 甜醅当先” 。
甜醅的来历 , 跟青海汉、藏、土、人民酿造酩酒有密联系 , 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 。只是酒曲不同罢了 。酒醅也是甜的 , 酒味较浓 , 唐朝时就拿它待宾客 。杜甫、《客至》诗中说“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旧醅 , 便是酒醅 。酿造甜醅 , 原料以玉麦为上乘 , 因玉麦质细无厚皮 。嚼食无渣 。青稞次之 , 但须脱皮 。酵母为甜醅曲 , 用米制成 , 青海民间叫“药蛋”或“甜曲” 。
酿造时 , 首先把玉麦或青稞用水洗净 , 放在锅内注入水 , 然后加火烧待大滚后 , 再用文火慢煮 , 到粮食开口为止 。煮好后把粮食捞到面板上 , 均匀摊开 , 一直晾冷 。将甜醅曲碾成粉 , 均匀拌在粮食中(每13斤玉麦加球状甜醅曲多半个)装入瓷器或陶器内 , 放在火炕上 , 复盖保温物(温度以低于30℃为宜)周围需保持洁净 , 不得有秽气 。约二天----三天 , 容器面发热、粮食上生出粉状略带绿色白毛即成 。西宁群众中流传着一首顺口溜:“甜醅甜 , 老人娃娃口水咽 , 一碗两碗能开胃 , 三碗四碗顶顿饭”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 , 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壮身暖胃 , 增加食欲 。
- 应该紧急刹车 紧急刹车的做法是什么
- 钢带表带有划痕怎么处理 钢表带有划痕怎么修复
- 手机没声音了怎么办一键重装系统有声音 手机没声音了怎么办一键重装系统
- 不思议迷宫机械祭坛放什么东西 不思议迷宫机械祭坛放什么
- 驳船与载驳船的区别 驳船与船舶是什么区别
- 花呗临时额度没还完还有额度吗能用吗 花呗临时额度没还完还有额度吗
- 饺子榜怎么看 饺子榜是什么意思
- 三缸和四缸发动机的区别 三缸发动机与四缸发动机有什么区别
- 光用鸡蛋可以做什么美食 光用鸡蛋可以做什么吃的
- 体育对不同年龄段对身体的影响 年龄对体育训练有什么影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