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靠一把腰刀就能杀几十人,为何走麦城时关老爷被一帮小兵抓获?

这就是个时运与气势所导致的问题 。人在斗志昂扬时,可以一当百;而在心力交瘁、英雄气短时,便如猛虎失了爪牙,落于平阳自然会被众犬欺凌 。
(一):典韦被围攻时,并不仅仅只有一身布袍、一把腰刀 。而是兵甲齐全,身边还有整建制的卫士一起并肩作战 。
而曹军当时,兵锋正盛,恰如气吞万里之势时,虽遭突袭偶败,而军众士卒气势未失,所以能力战!
(二):关羽失荆州,全局崩坏,军卒溃散,斗志已失 。败走麦城时,又被潘璋麾下司马马忠截断后路 。
这时候,正是厄运接二连三,沉重打击接踵而至 。使得关羽及所余残部,气势已全力,所以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了 。
然而关公究竟是怎么擒的?
是否让一群小兵毫不费力就擒获的,还是先诈降,然后识破被擒,史书也未明说!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关公被擒前,真没有发生像典韦战死前一样的惊天动地的激烈战斗,否则,陈寿想必也不会去隐没掉这样的壮烈事迹 。
与演义不同的是 。
真实历史上典韦战死前,并没有所谓的先有“胡车儿盗戟”,然后,典韦失戟,只得赤足布袍、又身无片甲,只提一把单刀就扑向敌军并与之奋力死作战事,这是虚构的 。
那么,典韦于营门死战时,麾下有多少兵?
《三国志.典韦传》: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 。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 。
由此可见,当张绣发动夜袭时,曹军并不全是半点预警亦无,也没有发生曹操尚在睡梦中,敌军就已攻破营寨的事 。
而是曹操已集结起了部队,并亲自率领与叛军交战的 。
然而,毕竟事发仓促,张绣以有备攻无备,曹军诸营猝不及防、逐次崩溃,然后曹操引轻骑弃营撤走 。
而典韦当时的职务,是曹操的亲兵营校尉 。
所以,护卫曹操撤走的轻骑,就是典韦统领的亲兵 。
而身为校尉的典韦,则率领一部分亲兵甲士紧守营门,为曹操安全撤走赢得时间 。
由此,正史上,典韦是率部据守营门断后,而非孤身一人作战 。
典韦之名声,崛起于濮阳之战时 。
曹操突袭吕布别寨,反被吕布包围 。于是,曹军交战不利,乃募勇士陷阵 。
典韦率数十甲士应募,力挫吕布军的三面围攻,以其勇武绝伦,被军中士卒视为天人 。
然后,曹操先拜典韦为陷阵都尉,引置左右,并从诸军选拔出劲卒亲兵数百人,由典韦统领,常绕大帐,以护卫曹操 。
典韦勇冠三军,善使持大双戟与长刀,军中士卒壮为其勇猛而折服,为典韦作歌曰:
“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
凡有战斗,又由典韦率这些劲卒为先登,每能摧锋破阵 。后来,典韦又以军功升迁为校尉 。
《典韦传》: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迁为校尉 。
所以,当张绣夜袭曹操时,典韦与他的部下,早已经披甲执兵了 。
《三国志》记录中的典韦最后一战详细:
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以一当十 。
贼前后至,稍多 。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长戟没被盗走) 。
左右死伤者略尽 。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
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 。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 。
这段记录,也叙述了典韦于营门死战时,麾下还有多少兵力的问题 。
这里有个“韦校”二字,这应该是他的率领的卫队兵力单位名称 。
典韦率领的数百人卫队,就是一校人马 。
而此时,既为曹操亲卫校,那么大部兵力必然已经护卫曹操撤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