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姣洁的月光洒在树枝上惊飞了上面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伴随着蝉鸣声徐徐吹来 。浓浓的稻花香气里,丰收在望,一片片的蛙叫声像是在提前祝贺丰收年 。

文章插图
突然飘来几朵乌云,天空的星星也变得稀稀落落,很快,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土地庙旁的旧茅草屋还屹立不倒,拐过几道弯,溪水的源头忽然出现在眼前 。

文章插图
这首词是辛弃疾因受朝廷排挤,罢官后回到上饶带湖老家所作 。
作者通过明月、喜鹊、蝉、蛙、稻香、星人星、小雨、茅草屋、溪水,这些农家大自然常见的景物用平淡的手法表达出生活的宁静美好 。
辛弃疾通过寄情山水排遣心中的苦闷,但他并不消沉,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再次征战沙场 。

文章插图
“路转溪桥忽见”,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
夏日聊夏诗
描写夏天的诗词,按孟、仲、盛夏季节可三类 。陶渊明的《读三海经》组诗十三首第一首写的就是孟夏 。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巯 。众鸟欣有讬,
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
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
不乐复何如?”
诗旨应该是:耕种之余幽居茅屋读书的乐趣 。
初夏景:草长鸟栖树绿荫,好风细雨同来临 。
初夏人:耕种之余“读我书”,摘菜饮酒又观图 。看人生:人生一世短暂,自寻其乐怡然 。
陶渊明把躬耕、读书当作快乐之事,对于今人也是大有启迪的 。
白居易的这首《大林寺桃花》也是“初夏”的范畴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四月已是初夏,“春花”快凋谢殆尽,而大林寺中的桃花却刚刚盛开 。人们惜春,怕春天匆匆归去,却不知道春天已悄悄地转到大林寺来了 。这就是“夏日春光” 。
白居易还有一首著名的讽喻诗《观刈麦》写的是仲夏时节,种田人家老老少少忙得不可开交的场面,艰辛的生活境况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观刈麦》大约作于公元807年,白居易任陕西周至县县慰时有感于当地劳动人民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还说什么呢,只怕读罢此诗你也会“长太息以掩涕” 。假若能把这首《观刈麦》作为“党校、党员干部必读”就好了 。
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七绝,写的却是西湖盛夏之景,很美 。没去过的梦寐以求,去了留恋忘返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 夏日MM最爱瘦身运动
- 你更喜欢喝茶还是喝奶茶 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喝茶了
- 已故歌手凤飞飞为什么喜欢戴各式各样的帽子?
- 足浴一个月,轻松降5斤
- 白领为什么都喜欢单车减肥
- 哪些旅游景点使你最失望?这辈子也不想再去了?
- 喜欢中医,自学很长一段时间了,如何考证?
- 好友决定你的身材
- 妈妈和20岁的儿子吵架,孩子脱口说出了:老子的压力也很大!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 七夕节就要到了,你最喜欢的七夕诗词是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