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怎么办?顺着他呗,6个月大的宝宝总不能跟他讲道理吧 。孩子一哭,尤其是嘹亮又刺耳的嚎哭,更是让大人头皮发麻,心烦意乱,到底是屈服于宝宝还是不屈服呢?
1.不屈服派 。
不屈服派搬出了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简单点就是说,就是行为强化 。如果宝宝一哭家长就过去抚慰,宝宝觉得哭很有用,会一遇到事就哭 。如果相反,宝宝会觉得哭也没用,就会减少哭泣 。
2.屈服派 。
屈服派主张要抚慰孩子,认为在婴儿期,宝宝渴望大人的认同和支持,大人们要尽可能给予其感官、语言、声音的良性刺激 。
简单点说就是,宝宝哭的话要及时给予抚慰、关怀,对孩子的行为尽量给予支持 。
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
1.宝宝为啥非得哭?
6个月的宝宝大部分已经开始学爬行了,有了一定的自己探索世界的能力 。但是呢,很多时候想法有,手脚又跟不上,这种无力的感觉家长们可自行体会 。
遇到问题怎么办呢?只有哭一条路 。哭了也还得不到,怎么办?继续哭 。
2.不屈服可以吗?
有的人会想,坚决不屈服,放任不管,让他哭去 。可过不了一会,看着孩子哭的梨花带雨的,家长又不忍心了,来回纠结 。
长时间的哭泣对孩子身体并不好 。家长们也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感觉孩子哭的都快背过气去了 。
我想大部分家长也都无法做到狠心不管,太让人不忍心,就算你做到了狠心,家里其他的人呢?
就算是因为这样的强化,孩子哭的少了 。时间长了,孩子会感觉想得到一件东西怎么都不行,那就只能静静地待着了 。主观需求也少了,探索的欲望也少了 。哪个家长能接受自己的宝宝变成这样?
3.抚慰、支持孩子是更好的选择 。
宝宝才6个月,随着慢慢长大,他逐渐的能学会怎么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样用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也能更多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塑造孩子的想法 。
何必急在这一时呢?
只能是建议家长再忍一忍,及时判断孩子的需求,如果是没有危险的要求可以满足,支持孩子探索的行为 。如果是有危险性的需求怎么办?声东击西,转移孩子注意力,这招对宝宝来说是很有效的哦 。

文章插图
在面对几个月的小宝宝时,我们成年人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以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一两百天的孩子也具备成年人那些复杂的情感和思维,甚至能够和成年人“斗智斗勇” 。
事实上,小朋友的每一步成长都可谓漫长而艰难 。比如,他们要好几个月才能意识到眼前挥动的手和脚是自己肢体的一部分 。如果不信的话,各位家有小月龄宝宝的爸爸妈妈可以做一个实验:拿一个很薄的手帕放在宝宝的脸上,宝宝可能会想办法转动脑袋让手帕掉下来,但绝对不会用手去拿,因为此刻他们的手还仅仅是个“摆设” 。
当然,这个实验最好不要做哦,因为宝宝其实是不舒服的,如果确实好奇的话建议用专门给宝宝用的遮阳纱布,比较透气 。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见小月龄的宝宝忽然做了某个动作,其实那只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生理反应或者无意识的表现 。是我们做爸爸妈妈的加戏太多 。
如果说对宝宝动作的“加戏”还可以给家庭带来一些温馨和欢乐的话,那么对宝宝情感的误解,很多时候就会给宝宝带来无法传达的痛苦了 。
比如,很多爸爸妈妈会以为,宝宝的哭泣是假的,是在威胁大人 。事实上大多数宝宝要一岁半左右才能学会“假哭”,在这之前,他们的嚎哭都是真心实意的 。
- 如何有侧重点的对背部的肌肉进行锻炼?
- 帮你选择适合的减肥茶
- 吃了更能减肥的10大零食
- 做好运动计划 让减肥变自然
- 喝酸奶的常见六大错误
- 最有效的减肥运动
- 小腿吸脂减肥手术的注意事项
- 乳酪和薏仁减肥的饮食误区
- 针对不同位置的饮食减肥秘笈
- 绿茶减肥的三种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