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培养|关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多学科对话" 专家如是说

上海热线7月18日消息:你知道吗?社会与情感能力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 即从经验走向科学 , 从科学走到应用 , 积极运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研究推动教育实践 。 日前 , 在以"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多学科对话"为主题的华东师范大学交叉融合发展论坛上 ,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如是说 。
【教师的培养|关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多学科对话" 专家如是说】

教师的培养|关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多学科对话" 专家如是说

文章图片

基于当前已有的量化研究和测评实践 , 袁振国教授在论坛上提出了以下几点整体性认识:第一 ,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 需要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走向完备 。
第二 , 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子能力彼此间是相互关联的 , 一种能力的削弱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能力的发挥 。
第三 , 社会与情感能力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情感 , 也不是一种情绪 , 它是充满了认知价值的 , 具有悟性、德性和(情感)体验一体化的特征 。
第四 , 从经验性的认识到科学性的认识都证明了 ,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可培养的 , 并且是不断变化的 , 除了不断地走向成熟 , 还会有退化的表现 , 个人在生活和发展中的经历可能会导致能力的变化 , 因此青少年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需要重点关注 。
基于此 , 袁振国还提出了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路径 , 一是要积极推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进入整个课程体系 , 在学科教学、教师培训过程中贯穿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意识与内容 。 二是要有教程 , 即要有教材和教法 , 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对教师的培养 , 使教师成为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行家里手 。 三是要关注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 通过游戏活动有意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 这是孩子享受美好人生的基础 。
论坛上 , 专家们普遍认为 ,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影响人的幸福和成功的关键能力;教育学正在经历由认知向情感的转向;教学是一种情感实践;需要对教师提供情感支持;学校是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主阵地 。
据悉 , 论坛的举办 , 旨在深入推动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 , 从多学科、跨学科视角探索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概念发展、理论框架与培养路径 , 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