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怎么定义,如何避免家庭冷暴力?( 三 )


此外,当你遭遇了对方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冷暴力时,应该做到不卑不亢,不激化矛盾 。出去短期旅行,出差,都可以给彼此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当依然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适当示弱 。记住,在家庭生活里,向爱人示弱并不可笑,也不可怕 。
如果什么都试过了依然不奏效,那就请洗洗脸,仰起头,以全新的姿态积极地生活,以实际行动告诉对方,没有了谁,生活都依然可以丰富多彩 。也许过不了多久,对方就可能绷不住了会来跟你和解的 。
当然了,还是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幸福快乐地生活,远离冷暴力,于人,于己 。
一定有问题的,一个巴掌拍不响
冷暴力的表现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冷暴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家庭冷暴力,多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家务等行为 。二是职场冷暴力,无论是家庭冷暴力,还是职场冷暴力,实际上都是一种精神虐待 。
冷暴力处理
(1)和解 。和解是指当事人因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 。和解是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在自愿原则下解决台同纠纷的方式,而不是合同纠纷解决的必经程序 。当事人也可以不经协商和解而直接选择其他解决纠纷的途径 。
(2)调解 。凋解是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过运用说服教育等方法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纠纷 。调解有两种方式一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当事人发生合同纠纷,可以向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二是行政调解 。主要特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居中对合同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 。申请行政调解的纠纷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申请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具体的调解请求和事实根据;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 。但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或者已经向仲裁机构申请裁的 。从及一方要求调解另一方不同意调解的,调解申请不于受理 。双方当事人接受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即应当按照调解协议书履行各自的义务 。由于调解协议书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不能就此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解决争议 。
(3)仲裁 。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关进行裁决并解决纠纷的方式 。仲裁具有“准司法”性质,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
(4)诉讼 。诉讼是指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对合同纠纷依法予以处理 。这是解决合同纠纷的最常见方式 。纠纷经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调解书必须履行,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规定
201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明确规定:“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在此之前,关于“家庭暴力”的定义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的解释》当中,该《解释》当中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是:“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明确增加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就是将我们常说的“冷暴力”纳入了家庭暴力保护的范畴 。这是截至目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对“冷暴力”首次且唯一的法律规定,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定要么只有原则性的规定,要么没有明确的界定,《反家庭暴力法》这一专门法的颁布实施,有力地弥补了这一法律空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