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亢龙有悔”,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 )


总括以上四戒,之所以有悔,都是因为这是“穷之灾也”(《易传·文言传》) 。
《易传·文言传》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进退也是自知处于“亢龙”地位的君子的去悔之道 。
我们把正确的道路、地位、时机、实际看做是“中” 。这个“中”在乾有九二、九五,在坤卦有六二、六五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夬卦上六,虽然不是中位,但也是转机之中的一个关键 。(《九家易》认为应当下退到坤卦的六三爻,荀爽注“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进”谓居五,“退”谓居二 。上“圣人”谓五,下“圣人”谓二 。见《周易集解》)
总的思路是“复归中位”,体现“以复天地之心”(《易传·彖传·复卦》,我们理解“天”之心,指上卦的五爻,即天道爻的中爻;“地”之心,指下卦的二爻,即地道爻的中爻 。可参考本人关于“复卦”在问答的答题)的纠正过失的规律和意义 。也是体现了高而抑之、盈而损之的易理 。

《周易》中的“亢龙有悔”,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文章插图
这可以分五种情况来取舍 。刚刚离开“飞龙在天”的乾卦五位不远,只是一时过亢,应当反思过失,纠正过失,回到六五的盛大光明的状态,继续奋发有为的事业 。
如果已经力量不足,阳刚之气尚还充实,脱离实际和群众有一段距离,则应当回归九二的“见龙在田”,老老实实脚踏实际地重新修养、补充自己的能力、知识、力量 。
乾卦虽然是纯阳卦,转化的方向则是纯阴的坤卦 。如果过亢已极,这是应当既不放弃君子的纯阳天德,又要体现纯阴的地德 。
如果力量充分,阳刚之气充实,但是失去了方向,就必须变革自己 。这时应当体现坤卦所体现的地德,取坤卦六五的姿态,不再为首,“黄裳元吉”,处中而显示谦下在后,身位仍然是天道的中位,可获元吉 。
如果力量和阳刚之气,已经不足以支持处上卦天道之爻,则再退一步,退到坤卦的六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跟随规律和天道,包容旷大,向前有直的志向,横向有广阔的心胸,处谦下之位,重新塑造自己,在不争、不骄的心态下,发挥自己的德性,体现自己的修养,以培养万物成就大家的事业为定位 。仍然不失君子的风度和境界 。
处于上六的天道上爻,虽然过中,但是要像前面所说放弃亢进的上位,复归适应自己状况的中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
这种艰难,体现在卦变方面,就是乾的上六变,而成《夬卦》,《夬卦》只有上六一个阴爻,象征的是五个阳爻联合起来应当除去的阴柔牵连的事情 。这个阴爻,对于《乾卦》上六来说,就是难于自我割舍的错误和表面利益 。所以,从“亢龙”之处,返归中位,必须象《夬卦》表示的那样,应当决然了断,除去恋恋不舍的表面上的好处,外部袭来的诱惑,和内在心智所受的蒙蔽,以恢复和保全纯阳的天道和君子之德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中间环节 。否则,只能“亢龙”到底,由“有悔”可能招致到“终有凶”的境地 。
不能不提及,这里的所谓“亢龙有悔”,毕竟是对有天德的“龙”而言 。如果并不具备天德,没有龙和君子的德性,那就不仅仅是“有悔”,而可能是“有凶”了 。不是君子,还论不上“有悔”的问题 。这是应当注意的一点 。
《周易》“亢龙有悔”的准确意思是:
在人和集体行使民主选择的上位权时,用管理的下位权干涉,亢奋的以应用数学(文化)指导自己的龙人和集体,必将有分裂的后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