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要先写真隐士和贾雨村?不直接写宁荣二府,用意何在?( 三 )


甑士隐的女儿叫做英莲,被人拐卖后被一个叫薛蟠强夺,并且收在底下当妾,而薛蟠是薛家的,他的妈妈薛姨妈正是贾府王夫人的姐妹,所以是由香菱点出薛蟠,在由薛蟠点出宁荣二度 。
而相对于贾雨村来说,他做官被贬之后依靠的是贾府的势力恢复官职,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由林如海写推荐信给贾政,要贾政帮助贾雨村,而林如海又是贾敏的丈夫,而贾您又是贾母的女儿,这也是间接引出宁荣二府 。

《红楼梦》为什么要先写真隐士和贾雨村?不直接写宁荣二府,用意何在?

文章插图



对于贾雨村来说,他本来是一个穷秀才,是在甑士隐的帮助下做官的,他的性格是一心都想往上面爬,不但的追逐功名利禄,他是典型的从无到有 。
而甑士隐不同,他的家境本就富裕,追求自我,但是就因为一个转折点,他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转折点就是女儿英莲被拐子拐走了,接下来一连串的坏事都发生在他身上,房子被烧,农田干旱,最后出家了,他是典型的从有到无的过程 。

《红楼梦》为什么要先写真隐士和贾雨村?不直接写宁荣二府,用意何在?

文章插图

似乎宁荣二府也是这样的,也是从有到无的,在开始的创业的那几代,是非常艰辛的,比如宁国公荣国府,贾代化,贾代善以及贾母,他们用自己的血打下的江山,但是一直到后面的子孙越来越不像话,只知道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最后导致家境的败落 。
但是甑士隐的甑家和贾家似乎不同,一贾家比甑家要大得多,二是甑家的败落纯属于天命,没有自家的人为,而贾家却不是,是因为人为,由于很多子孙的不思进取才导致今天的结果 。但是两者的相同点说的是荣辱兴衰都在一瞬间 。
谢谢邀请!《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在我面前就是高不可攀的一座喜马拉雅,穷其目难望全貌 。那第一章就是那珠穆拉玛峰不登其上就看不清她的真容 。如果把她整部著作比作一个大葫芦,那第一章就是葫芦尾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根生命结,要给这个结起个名字的话就是甄士隐和贾雨村 。
甄士隐和贾雨村写的看似是两人的故事,从他两人的身上都可以折射出作者的家庭及自己命运的影子,在我看来这两个人只是一体两面的一个"风月宝鉴″而已(个人观点) 。试想没有这个生命结何来这个大葫芦?只有通过这个结我们才好去推测这个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 。
那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而费尽心机这样写呢?当然于他的处境及悲惨的身世不无关系 。
曹雪芹出身清代康熙年间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 。祖父曹寅曾是康熙帝的御前待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可想,少年的曹雪芹也曾是锦衣纨绔风流倜傥的公子哥一个 。可惜的是曹家因宫廷为争皇位发生内斗而站错队伍,雍正初年遭到抄家查办 。经此一难而败落 。对家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看在眼里,深烙心头,从此逐渐产生了朴素而不自觉的反"潮流”判逆意识 。
在他的后半生又相继遭到丧妻失子之痛 。就在这"满径蓬蒿""举家食粥常赊"的境遇下他没有沉沦,更加痛恨时政的黑暗,苍天的不公 。一腔怨气与怒火他需要发泄以警世人 。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笔去写,去呐喊…
但是,政敌当道,文字狱盛行,稍有不慎就会有牢狱之灾,怎么办?为了让自己的著作流传于世也只好把真事隐去(甄士隐),借假语村言(贾雨村)去发泄自己的满腔恕气与怒火,吵笑讽刺封建制度的吃人本性 。
可真是: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
都云作者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