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项调查指出:二十世纪60年代的酒精性肝硬化与其他病因的肝硬化相比 , 欧洲占42% , 美洲66% , 亚洲11% , 而中国不足5% 。黄耀表示 , “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酒精饮料消费的日益增长 ,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在我国迅速上升 。”
至此 , 我们至少明白了脂肪肝的两大罪魁祸首:无规律无节制的进食和酒精 。但瞿瑶介绍 , 营养不良也会引发脂肪肝 。“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 , 但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 。”
据瞿瑶介绍 , 在体检中常常发现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 ,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 不能满足机体需求时导致的 。长此以往便会影响脱辅基蛋白及磷脂的合成 , 致使脂蛋白生成不足 。“有的女孩子担心发胖 , 长期素食 , 或不吃饭 , 就会发生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
脂肪肝是一种“时代印记”
然而 , 关于脂肪肝的思考还应该更复杂而深远 。患上这种病的过程其实充满了更宏大的时代印记 。
一开始 , 不管是身边人还是媒体舆论 , 都未觉得“脂肪肝”是一种多么严重的疾病 , 甚至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代表着生活达到了一个富贵的生活水准 。
瞿瑶清楚的记得 ,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医学书籍 , 不管是内科学、传染病学、肝脏病学等学科的书籍 , 都有一个现象:在这些众多的专业书籍列出的肝脏几百种疾病中 , 没有“脂肪肝”这样一个病名 , 也就是说脂肪肝不是人体的一个疾病 , 而之后的医学书籍中 , 脂肪肝这个名称大量出现 。难道人类在二十多年前没有脂肪肝吗?瞿瑶说 , 改革开放以前 , 人民的生活水平尚无法完全解决温饱 , 根本谈不上“大鱼大肉”和“饮酒如饭” , 加之医学水平的局限 , 脂肪肝发病率远低于当前 , 所以当时的医学书籍中没有“脂肪肝”这样一个病名是很容易理解的 , 正如医学书籍在1981年之前从没有艾滋病、1989年之前从不提“丙型肝炎”一样 。1980年后 , 随着超声、CT及核磁共振检查的普及与发展 , 脂肪肝逐渐引起临床关注 。到1986年Schaffner 等提出脂肪性肝病的概念后 , 医学开始真正把脂肪肝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或独立疾病来对待和研究 。
生活方式改变引出的“悲剧”
顺理成章牵引出的一个话题是:全球化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 。
或许另一个“富贵病”的数据能进行旁证 。200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5个国家 , 你会发现拥有4090万糖尿病人的印度高居首位 , 其次是中国的3980万人 , 接下来才轮到美国的1920万人 , 俄罗斯960万人 , 德国740万人 。基于人口的统计数字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 另一项数据更有说服力 , 在美国 , “糖尿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是收入低 , 受教育水平低 , 社会地位低的黑人、少数民族和外来移民:2006年 , 纽约市卫生局进行的调查显示 , 在黑人和中南美移民聚居的东哈雷姆区 , 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6%到20% , 而在几条街区之隔的上东区 , 高档公寓密集之处 , 数字仅为1% 。
- 什么叫“亚肥胖”?
- 适量补钙 可预防肥胖
- 导致肥胖的几种常见原因
- 单纯肥胖会不会增加心脏病发病危险?
- 研究:妇女腹部肥胖最危险
- 瘦身关键:对症施治
- 五大法宝教你消瘦臀部
- 儿童肥胖与热量摄取有什么样的关系
- 靠吃甜点轻松减肥
- 美研究称避免肥胖有助于预防食道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