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婴儿喝假奶粉成“大头娃娃”,是谁的错,你怎么看?( 六 )


幸好这次的新闻事实并不复杂 , 很容易搞清楚 。湖南郴州“大头娃娃”事件 , 已知的受害者都在永兴县 , 并且和当年的奶粉质量问题并不相同 。
有家长将固态饮料当作“特医奶粉”(特殊医学用途奶粉 , 专为过敏体质的婴儿食用) , 给孩子长期食用 , 造成部分孩子患上佝偻病 , 表现为颅骨突出(即“大头娃娃”) , 发育迟缓 , 用手拍头等症状 。
涉事产品是一款名叫“倍氨敏”的固态饮料 , 生产厂家是湖南长沙一家名为“唯乐可”的健康产品公司 。这家公司声称“倍氨敏”是普通食品 , 质量符合要求 , 普通人群也可以食用 。
至于婴幼儿能否食用 , 厂商的说法是:“鱼是好东西 , 但只吃鱼肯定是不行的 。”售卖这款产品的母婴店 , 也在极力否认“销售误导”的说法 。
看起来 , 该怪家长稀里糊涂 , 给孩子买营养不足的固态饮料当奶粉 , 才造成这一惨痛后果 , 这是很多人看完各方说法的印象 。事情真是这样吗?幸好已有证据显示 , 湖南永兴并非孤例 , 类似事情早就发生过 。这些案例映射出中国乳业一个不为人知角落的生态 。
我是羊排 ,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
用固体蛋白饮料营销成婴幼儿奶粉这个事情很早在网上就有曝光 , 不光是这次固体蛋白营销成婴幼儿奶粉 , 还有其他类似的粉状冲剂也有被商家营销成奶粉的案例 , 我们所知道的看到的不仅仅是奶粉 , 其他行业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
【再现婴儿喝假奶粉成“大头娃娃”,是谁的错,你怎么看?】我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客户到银行存钱 , 结果银行理财变成了保险单 。
病人到药店买药 , 结果治病药品变成了保健品 。
商家偷换概念一方面 , 可是购买的商品的人难道没有一点点判断吗?
银行理财是理财 , 保险是保险 , 在签字的时候难道不应该看清楚吗?
保健品是保健品 , 是不能代替药品的 , 每一款保健品在瓶子上都有这句话 , 生产批号写的很清楚 , 一个健字号一个是一个是药字号 , 瓶子上写的都有的 , 稍稍静下心来想想 。
回过头来说固体蛋白饮料 , 这个产品包装上面已经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 这是固体饮料 , 买一样孩子吃的东西 , 还是关乎孩子成长的奶粉不应该好好看看说明书吗?
写到这里我都隐隐心痛 , 人云亦云 , 别说说什么就信什么 , 商家的套路无外乎就是营养均衡 , 性价比好 , 价钱合适 , 再送一大堆赠品 , 让人感觉到占到了便宜 , 天啊 , 多少年前都有的骗局居然还有人上当 。
说谁的错 , 商家偷换概念 , 为了牟利不择手段 , 错在先 。
购买者自身问题更大 , 错吃奶粉 , 后果无法挽回 。
再现婴儿喝假奶粉成“大头娃娃” , 是谁的错 , 关于假奶粉 , 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十几年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 当时很多无辜的婴幼儿成了受害者 。
十几年后的今天 , 蛋白固体饮料到底是饮料还是奶粉?据多位家长反应自己家孩子不同程度受伤害 , 有些孩子因为长期食用变成了“大头娃娃” , 有些孩子生长发育迟缓 ,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商家用饮料代替奶粉宣传 , 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