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风水最好 张姓最好的风水名字( 二 )


当记者问他,为了编修家谱一共访问了多少人?他摇头 。几百人?恐怕不止,没统计过 。除了遍访村里的张氏族人,还几次赴庙尔台、调军台、城昂堡、烟狼寨村,辽阳县的蛤蜊坑村,转轴子村、马泉村、西腰子村等,为了查实老谱单还跑到黑龙江省呼兰县孟井村 。他对村史、家谱的收集整理,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不被忘却 。
【一楼风水最好 张姓最好的风水名字】据《汪家峪村张氏族谱》上描述,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这支张氏族人的始迁祖张常武、张宽和兄弟二人由原籍山东莱州府掖县永华大街张家槐树底下,移民来到关东辽阳州城南庙尔台村安家落户 。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世祖张德清携家室始迁至下汪家峪村,成为这里的“占山户” 。从此,张氏族人就在下汪家峪村这块风水宝地上繁衍生息,现已历经300年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张德清的直系宗亲张国臣、张国聘、张国才兄弟三人也从庙尔台村迁到下汪家峪,被后人称为四世祖 。
为了将家谱整理完整,张甲龄还多次访问了庙尔台村本家的张氏族人,并到始迁祖老坟做了拓碑和拍照,一一记录下来 。
始迁祖故后立祖葬于庙尔台,庙尔台村人称此处为“南坟”,曾立有青石碑,坟场年年植树、岁岁添土,墓冢岿然、松柏参天,蔚为壮观 。
三世祖张德清始迁到下汪家峪村,故后立祖葬于下汪家峪村与西小学校间的北山梁的南坡上 。
四世祖张国臣、张国聘、张国才后亦迁到下汪家峪村,故后立祖葬于下汪家峪村西“五块石”的南坡上 。
……
在《汪家峪村张氏族谱》中,旧谱单、石碑、旧匾,甚至一处陈迹,都会被张甲龄视为固化了的“家族时间”元素,从中详解出与村落和宗族历史相关的密码,小心翼翼地收藏保存起来 。
家风
“连甲生金殿,同宗大有光,振兴承祖志,福寿万家长”——这二十字辈谱词,现在仍为汪家峪等地的张氏族人沿用流传 。据张甲龄介绍,这是张氏家族调军台村人张广发所撰写 。据说老先生在世时是位清朝末年的秀才,曾参加过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曾做过教书先生 。蕴含家训在其中的张氏字辈谱更像是有智的先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同时不忘对后辈儿孙的护念与叮咛 。据张甲龄不完全统计,目前汪家峪张氏子孙在世六代人,字辈为“连、甲、生、金、殿、同” 。
对于修谱人张甲龄来说,个人的根,生发于家族绵延不断的脉络中 。今年他又开始与族人共同编修《千山庙尔台张氏族谱》(包括始迁祖以下迁居各地张氏所有支系) 。他续修家谱的动力简单而又纯粹,“快点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让他们能够知道祖祖辈辈的生活 。”这样一种朴素的家族传承观,在曾为老师的张甲龄身上,则升华为保护、传承家族历史文化的高度自觉 。如今,他已被推选为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汪家峪张氏一族史上既无显贵,亦无巨贾,之所以能繁衍二十余代,至今不衰,全凭族人忠厚宽容、团结互助的家族精神代代相传 。但如今,聚族而居的村落模式正在逐渐消逝,族人散居各地,联络不便,知道过往之事的老人也越来越少,续修家谱便是对家族历史和文化的抢救性发掘 。
本着“同宗大有光”的家训,在新的族谱中,张甲龄开始为宗亲“立传”:选了十余人,由对方口述生平,他来整理 。
如在某些行业有所成就者,包括一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曾任冶金部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院计算站主任工程师的科技拔尖人才”,“参与我国第一条核潜水艇的建造工作以及多条后续艇的施工”,“是鞍山市千山区有名的农民企业家……2007年,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2000份,带动农户2000户 。”又如在某些领域创纪录者,包括“为人和善,正直诚实,德高望重98岁长寿老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