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楚、吴、越很热衷扩张土地,而晋、齐、宋、燕只顾一亩三分地呢?( 二 )


春秋战国,就是一部诸侯扩张史,谁也没有停下,有机会就会好不客气的撕对方一块肉,只不过实力强大者越来越强,实力不济者被别人撕咬了 。
简单来说,这几个国家只有宋国没有大范围扩张 。

为什么秦、楚、吴、越很热衷扩张土地,而晋、齐、宋、燕只顾一亩三分地呢?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全国最好的土地由王室直辖,是为王畿,剩下的土地分封给诸侯,按照政治需要而给这些诸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不同的爵位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封地大小一般是不同的,像宋国是公,在西周初期其实是诸侯中封地最大的 。
在周王室强大的时候,诸侯就是王室手中的利器,用以控制空前庞大的疆域,但当周王室衰落的时候,诸侯就反过来分散王室的控制力,在西周被灭、平王东迁以后,王室无力掌控局势,天下就成了诸侯争霸的舞台 。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农业社会,最大的利益就是土地 。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言,土地分两种,周王室及各诸侯的,也就是诸夏,具备较高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另一种就是四方蛮夷的土地,有足够的军事能力,但制度建设比较落后 。
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都充斥着对立与融合,不仅仅是诸夏内部的征伐整合,还有诸夏与蛮夷的征伐扩张 。虽然当时诸夏与蛮夷的领地犬牙交错,洛阳附近都有蛮夷,但总体而言,诸夏势力还是有一个明显的边界,在此之外均为蛮夷土地 。
为什么秦、楚、吴、越很热衷扩张土地,而晋、齐、宋、燕只顾一亩三分地呢?

文章插图
与地处核心的诸侯国相比,处在诸夏边界的诸侯国显然有更多的扩张选择,他们可以选择攻略附近诸侯国的土地,也可以扛着道义大棒向蛮夷进攻,夺取土地 。
攻打诸侯国,首先在道义上就比较不好说话,除了南方楚国那种滚刀肉精神,大大方方地宣称“我蛮夷也”,管你有罪无罪,想打就打,中原诸侯要更好面子一些,打架都要先找个理由,可打蛮夷就不需要了,直接开战就是了 。
其次,诸侯国有较高的政治经济水平,无论是征伐还是消化,难度都比较大,不像蛮夷地区,消化起来要快得多,可以迅速增强国力 。
征伐成本的区别,导致春秋五霸基本都来自边界诸侯国,只有一个霸主地位非常勉强的宋襄公来自中原诸侯国 。
题主列举的八个国家其实都有扩张史 。
齐国在消灭山东的一些小国后进取中原,以“尊王攘夷”的旗号率先称霸,齐国的劣势在于周边是蛮夷地盘比较少,无法迅速扩张,虽然它经常出兵打蛮夷,但都是帮忙赢声望,实际的土地利益比较少,尤其在齐国旁边有个中等国家鲁国,齐鲁相爱相杀,即便齐强鲁弱,可最后灭了鲁国的却是楚国 。
为什么秦、楚、吴、越很热衷扩张土地,而晋、齐、宋、燕只顾一亩三分地呢?

文章插图
宋国是中等国家的领头羊,旁边全是诸侯国,而且不是小国,是郑、卫、鲁、陈这类中等国家,这些国家为宋国挡住了日后崛起的齐、晋、楚等国的绝大部分火力,使得宋国得以长期安然发展,稳坐中等国家头把交椅,可同时也挡住了宋国的扩张之路,打他们扩张的难度太大了 。
到战国时期,宋国磕磕碰碰也从各国手中强到不少城池,还称王了,结果就是被齐国灭掉,国力不济,树大招风啊 。
秦国受封西周故地,立国伊始就跟犬戎死磕,春秋时期更是称霸西戎,巩固疆域后也吞并了一些小国 。战国初期一度衰落,被魏国吊打,后面满血复活,一统天下 。
晋国起步比较晚,春秋初期还打了几十年的内战,但统一后迅速崛起,疯狂灭国圈地,愣是从一个边界诸侯插入中原,顺利称霸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分出来的韩赵魏仍是七雄之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