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返回地球时,为何都要抬着走?( 六 )


恢复疗养期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隔离疗养,确认身体没有问题后,航天员就可以进入恢复疗养期 。这一阶段将持续三个月左右,期间将逐渐增加体能训练,航天员要将所有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状态 。
以上三个阶段就是宇航员返回地球之后恢复期间的一些情况,一般最少需要五个月的时间宇航员才能恢复到巅峰时的水准 。
关心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朋友会发现,神州十二号和神州十三号的航天员年龄都普遍偏大,基本都在45岁以上,最大的翟志刚56岁,最小的汤洪波47岁 。很多人纳闷,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还得从我们国家选拔航天员的标准说起 。
我们国家选拔航天员有一项硬指标,就是飞行时间不得小于600个小时,所以,我国选拔航天员是从优秀的现役飞行员和有航空飞行经验的试飞员当中选拔 。其实这也是一个世界航天强国通用的选拔方式 。
要满足这个飞行时间不少于600个小时的指标,想必这些优秀的飞行员年龄普遍都不小了,都在在35岁左右 。
其实不只是我们国家的航天员年龄偏大,就连美国和俄罗斯两个航天强国,也是以中年40岁往上的中年航天员为主 。
为了培养我们国家的航天员后备力量,现在我们国家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采取的是“老带新”的方案,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说就是第一批航天员带领第二批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第一批航天员直接对第二批航天员进行指导,能够缩短第二批航天员的学习探索时间,让他们能够快速成长 。
前段时间,我们国家的第三批航天员已经选拔出来了,一共有18名优秀航天员入选,但是他们还无法执行飞行任务,必须经过三年左右的训练期,到时候择优进入太空 。
而随着我国神舟13号飞船的顺利返回,我国的空间站建设进入主要阶段,每年最少需要两批航天员进入太空,也就是六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在未来的三年之内,仍然是以第一第二批航天员为主执行飞行任务 。
我国目前共有两批16名在役航天员有飞行经验,他们个个都如国宝般珍贵,是我们国家真正的老将,正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
宇航员们从太空返回地球之后,因为在失重的空间站生活工作时间太久,导致不能站起来行走,这真的不是他们不想站起来,此时的他们,不仅不能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此时身体十分虚弱 。
宇航员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国家做贡献,他们无愧于民族英雄这个称号 。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的伤害降到最低,让他们享受荣耀和掌声 。
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宇航员返回地球,出舱时为什么要抬着走?为什么不自己走?难道是为了耍大牌,还是有别的原因呢?如果自己走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每一次航天员从太空中执行完任务回来,在落地的一瞬间,在返回舱附近等待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带着椅子或者轮椅上前迎接帮忙,第一个冲向前面的是开舱手,拥有丰厚的经验,一般人是开不了的,由于返回舱在冲刺大气层的时候,会摩擦产生高温,大家都能看见,返回舱附近都有被烧黑的迹象,再加上外部高温摩擦返回舱内部空气必然会得到提升,内部的空气也会比外部要高许多,所以这个工作只有长期练习开舱的人员,才能上去开舱 。这样就能更快有效地帮助舱内空气流通 。
打开舱之后,周边的工作人员都会向总部汇报工作,再次询问航天员数量是否准确够数,然后再迎接航天员,为什么打开返回舱航天员不能立马出来,还要宣读工作呢?这背后都是国家对每个航天员的关爱,打开返回舱是为了让外界的空气缓慢流入返回舱,在宣读工作的过程中,还能为航天员适应地球空气和重力影响做好准备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