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通过什么途经传染的?( 三 )


医疗单位中的不安全注射有3种表现形式 。①注射器或针头不消毒反复使用 。针头中常常会残留微量的病人血液,造成疾病传播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大约60亿例次注射操作是再次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或针头 。这种不安全注射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占所有注射操作的40%;在有些国家,这个比例可高达70%[18] 。②过多采用注射治疗 。治疗疾病时,过多地采用注射治疗也增加了不安全注射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8, 19]:“在世界某些地区,注射治疗完全不顾及实际需要与否,其用量之大已不再以合理的医疗规范为依据 。在有的情况下,接受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服务的患者中,十人有九人都要接受注射治疗,其中70%以上为不必要的注射或者可以使用口服药物 。”而许多患者往往认为注射治疗效果更好也更快,患病后愿意接受注射治疗 。但实际上,频繁注射增加了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③乱丢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尤其是注射器和针头中很可能藏有丙肝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 。用后不处理,随意丢弃,很有可能扎到种地的农民;被孩子捡到,可能伤害孩子;流入黑市再次销售,导致更多的不安全注射,造成疾病传播 。我国国务院在2003年就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可是,在一些边远和落后地区,医疗垃圾的处理仍无人监管 。不安全注射不仅可以传播丙型肝炎,还可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多种经血传播的疾病 。有文献表明,污染针头或锐器刺伤导致的疾病感染概率,乙型肝炎为6%~30%,丙型肝炎为0.4%~6%,艾滋病为0.25%~0.4% 。
由于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似,在高危人群中,也常常发生丙肝病毒与乙肝病毒或艾滋病病毒共感染 。全球大约有230万人为艾滋病病毒与丙肝病毒共感染者[5],我国的艾滋病人群中,丙型肝炎抗体的阳性率高达59%[20] 。东欧一项通过随机选择的2200例健康人筛查结果显示,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共感染率为0.68%[21];我国一些研究显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1.22%~5.34%合并乙肝病毒感染[22-24];但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丙肝病毒感染者中至少25%同时存在乙肝病毒感染[5] 。
丙型肝炎不会通过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等途径传播,因此,丙肝病毒感染者不用隔离;只要他的肝功能正常,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 。
您好!
丙型肝炎又称为病毒性肝炎 。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染:

1血液传播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如共用针头、牙科器械、内镜、针刺或纹身等途径传播;

3性传播;

4母婴传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