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农村的孩子以后会有心理缺陷吗?会有怎样的心理缺陷?( 三 )


另一种,父母是好的,幸好,这样的父母是多数 。既然父母是好的,孩子还是因为缺乏父母关爱从而不可避免的有问题(孤僻、敏感、胆小、懦弱、早熟、过早担起家庭责任),这就是社会经济问题了 。经济能不能区域发展平衡一点,让公民不用大迁徙在家或者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安居乐业?(春运这个麻烦也解决了)——此乃根本 。能不能给孩子留在外出父母身边念书的机会,包括平等参加高考的机会?不用各种乱七八糟的证件提高门槛,不用择校费,不用只能读质量差的学校?能不能城乡差距小一点,教育公平一点,不用为了受良好教育必须到大城市?能不能社会保障公平一点,医疗、社保各种社会福利外地人统统都能跟得上?城市同学的家庭教育能不能好一点,不歧视外地孩子的口音、落后的成绩、衣着旧不好看?企业能不能保证带薪休假,让父母有时间回家看孩子?未成年人保护法能不能有实际作用,及时剥夺人渣父母的监护权?能不能把危害儿童的人都能绳之以法,包括个别14岁以下的?
还有一类父母,对孩子并不上心,教育方法也很低下 。可能在四川比较常见,不怎么带孩子,也不怎么做饭,不是因为工作忙,而是因为爱打牌 。下了班就打牌 。周末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自己又打牌去了 。孩子年纪大一点,学习重一点,会守着做作业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突然发现孩子学习跟不上了,学坏了抽烟了偷钱了打架了,也不跟大人交流了,家长就慌了,还打骂孩子,哭天抢地说孩子不争气,我花这么多时间守着你做作业,给你报班,你都不懂我,还不学好 。这样的家庭我周围太多太多 。好像他们觉得不用花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孩子就能顺利成长一样,一旦长歪了纠正不回来了,又开始气急败坏 。我不知道这样的父母是好的还是坏的 。
----------------说说不好的父母 ----------------大学时在青少年空间当了一年半志愿者,那是个周末供孩子免费玩和学习的地方,会有手工课画画课电脑课之类的,还会有各种活动 。那里的孩子多半是跟着父母来成都打工的,也接触了些家长 。说两个印象很深的例子 。
中午孩子要回家吃饭我们是关门的,有些孩子这时会在楼下打乒乓 。一个男孩,看旁边男孩打乒乓,想玩又不敢说 。其他孩子正打得起劲时,男孩突然很害怕地后退,然后就有个满脸通红满身酒气的男人一路骂过来,大意是我打死你,你又偷偷跑出来玩,话特别难听 。孩子立马就哭了躲我后面,很对不起,我根本拦不住,孩子被追得到处跑哇哇大哭,一边喊作业我做了,妈妈让我出来的,其他孩子也被吓到了 。男的揪他耳朵,还踹了两脚,幸好孩子躲得快 。我说我要报警了他才收了,但还是骂不停 。孩子被拖走了,哭着说,姐姐不要报警 。后来我再没见过他,问其他孩子也说没见过 。
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会有心理问题,比如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等,不爱与人沟通交流,交际能力差 。
人无完人,事无绝对 。取决于父母的开导,与爷奶的教育 。身为农村人我有深切的体会,挣钱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不挣钱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
不尽然 。也有老人很会带孙子的 。九十年代就有不少留守儿童,现在都成人了,有问题的还是极少数,相反那些一直由父母带大的,也不是都没有问题 。
身边例子比比皆是,大家不能不看事实,就想当然而一言以蔽之!

留守农村的孩子以后会有心理缺陷吗?会有怎样的心理缺陷?

文章插图
多多少少会,因为有些爷爷奶奶,孙子犯错不敢管得太严厉,爸妈又不在身边,比较容易学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