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别样的欧式建筑——江心屿

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的江心屿 , 属于中国四大名屿 。该屿风景秀丽 , 东西双塔凌空 , 映衬江心寺 , 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 。千百年来文人留有叹咏江心屿着名诗章近800篇 , 为温州文化增添了不少色彩 。想了解江心屿的话不妨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概述
江心屿历史悠久 , 古时为两个小岛 。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 , 写下“乱流趋正绝 ,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 空水共澄鲜”名句 。唐季以还 , 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 。咸通七年(866) , 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 。宋开宝二年(969) , 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 , 并先后建西塔、东塔 。南宋建炎四年(1130) , 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 , 曾驻跸普寂禅院 。绍兴七年(1137) , 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 , 率众填塞中川 , 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 , 建寺 , 名中川寺 , 通称江心寺 。未久 , 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 , 奉为“宗室道场” 。其后 , 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 , 至明清两代 , 仍络绎不绝 。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 , 甚富古迹 , 且古木葱茏 , 风景秀幽 , 向有“瓯江蓬莱”之称 。古有“江心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 。
1974年 , 在政府的重视下 , 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结合航道整洁 , 滩涂改造 。原来只有60亩的公园扩建到现在的1000亩 。扩建了小飞虹、盆景园、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情人岛、儿童乐园、综合性游乐场等 , 形成了江中有江 , 岛中有岛 , 园中有园的格局 。为充分开发江心屿夜景资源 , 1999年竣工的江心屿“亮丽工程”动用现代影射原理和多种手法 , 重点突出二塔一寺 , 使瓯江上的这颗明珠更具名符其实 , 达到环境、艺术、气氛和格调的完美统一 , 实现了人们夜游江心屿的夙愿 。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由强力光带分离出江心屿与江滨路火树银花灯饰相互辉映 , 使瓯江之夜更加光彩艳丽 。2000年 , 东瓯大桥建成通车把江心屿和南岸的温州和北岸的瓯北连为一体 , 江心屿的西扩工程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
旅游景区
江心寺、兴庆寺、宋文信国公墓、东西二塔、浩然楼、澄鲜阁、江心公园、盆景园、江心西园、象岩与狮岩象岩、宋文信国公祠、小飞虹、凌云桥、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江心十景
历史文化
【领略别样的欧式建筑——江心屿】江心孤屿 , 古时为两个小岛 。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 , 写下“乱流趋正绝 ,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 空水共澄鲜”名句 。唐季以还 , 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 。咸通七年(866) , 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 。宋开宝二年(969) , 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 , 并先后建西塔、东塔 。南宋建炎四年(1130) , 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 , 曾驻跸普寂禅院 。与鼓浪屿 , 东门屿 , 兰屿并称“中国四大名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