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性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气质?( 三 )


气质,是内外兼修的产物,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需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才能有效果 。
古话说,“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每个人的天性都差不多,而人的习惯却相差很大 。有句话一直说错了,性格可以改变命运,其实不然,真正能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行为习惯 。
所以,我们要应用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的理论和方法 。
你忙,必须知道你为什么而忙,而且要有方法、有计划地忙,最后坚持忙下去 。
行为心理学有个“21天效应”,只需要21天,人们就能够把一个新动作或理念巩固下来,再依靠惯性坚持下去 。
第一阶段:1-7天,新行为还不显得“刻意、不自然”,需要特意提醒自己 。
第二阶段:7-21天,新行为表现得“刻意、自然”,但是,还要意识控制 。
第三阶段:21-90天,新行为已经变成“不经意、自然”的举动,不再需要意识去强制 。
一个人散发出来的气质,并非刻意的,而是自我意识里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而且体现在每个细节处 。
亚里士多德哲学家说,“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 。”
品味这件事,光看时尚杂志根本学不会,那是真金白银的学费和日积月累的修炼调教出来的 。很多人却会犯一种错误,觉得颜值高就是形象好,实际上并非如此 。
形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所以颜值并不等于形象,而只是形象的一项要素 。
在美丽和得体之间,先选择得体,再在得体的基础上,保持美丽 。
时装随随便便披块布都好看 。有些女人“买了一柜子衣服,却穿什么都不好看”,因为她们只是买到了衣服,只拥有了一个大衣柜,自己的眼力和气质却不够,甚至把钱全花在衣服上 。
实际上穿衣来自审美,而审美出自眼界的提升,要练出眼界,那得看过真正的世界,女人的家庭教育,读过的书,听过的音乐,旅行过的地方,最后都变成你挑衣服的眼光和穿衣服的气质 。
那些穿衣有风格的女人,可不是仅有的虚荣和金钱,她们是走遍了世界练出了眼力和风格 。所以,有机会多阅读,多旅行和多专研,千万别把眼界都塞在这个衣柜里,把钱花不到对的地方 。
在最近播出的《2019主持人大赛》节目中,董卿当评委做出的点评,成了节目的亮点 。观众纷纷表示,董卿的点评是主持界里的最高水准 。可以用“一针见血,温柔却有力量 。”“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来形容她 。
说起董卿,大家对她的印象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是对她饱读诗书,文学涵养极高的认同 。
在职场上,逻辑思维能力弱,缺乏独立思考是女人的大短板,通过读书可以打开格局和思维方式 。
我发现很多人看书学习,在看书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书看了很多,却容易忘 。在读的时候,里面的观点很被认同,但是在看完后学不到多少知识,久而久之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看书效率特别低 。
这就是知易行难,为什么道理我们都听过很多,却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我们没有掌握好看书的方法 。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提取文章主旨,总结每篇文章的内容,反复练习之后就可以快速拆解繁杂的信息 。当我们能把一篇文章的内容清楚地复述给别人,就说明自己真的掌握了书里的知识点,而且表达水准不错 。
你可以找一些书友,看完一本书后,互相交流书里的内容 。这一方面可以巩固书里的知识点,还能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点,输出给别人 。
那些优秀的演讲者或者领导人,精彩的演讲,内容有观点,有吸引力,还能带给人正能量,听完后有收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