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春挤红布?( 二 )


制作小鏊煎饼有带馅的和纯煎饼两种 。无论是带馅儿的还是纯煎饼都要先制作面糊 。小鏊煎饼的面糊必须是白面加玉米面两种面粉,发好的白面加上玉米面粉,兑上温水搅拌成稠稀刚好的糊状,判断的方式是用汤勺舀起拉开来有一定的韧度又不至于太黏稠 。
如果是纯小鏊煎饼就可以在面糊里加些糖或者盐拌匀 。将小鏊放在蜂窝煤炉上,小火加热,鏊子热后,用擦萝卜丝剩下的胡萝卜根儿蘸上油在鏊子上刷一层薄薄的油,之后舀一汤勺面糊倒在鏊子上,因为鏊子是凸半球形的,所以将面糊倒在鏊子上后,面糊会自然流下来,不用像摊煎饼那样需要推开面糊,面糊从上流下来后,因为有鏊崖儿的设计,正好节流多余的面糊,但面糊不能舀的太多,否则就会从鏊崖儿溢出 。倒好面糊盖上鏊盖儿,大约三分钟左右,当听到几声“兹兹”的声响,掀开盖子,这时朝上的一面儿煎饼呈现米黄色且暄软、像发糕一样,与鏊体接触的一面儿因为刷了油所以金黄香脆 。将一个圆形的小鏊煎饼对折成半圆,就出锅了,刚出锅趁热吃,香脆松软,口感极好 。
如果吃夹馅儿的,就需提前拌好馅儿料 。将少许猪肉馅儿用甜面酱炒熟,白萝卜和胡萝卜擦丝儿剁碎挤出水分,将家里盐水腌制的油炸卤水豆腐切小丁,干粉条过油炸后切碎,将所有食材倒入瓷盆中加盐、五香粉、香油、酱油等作料搅拌均匀,馅儿料就制作完成了 。
夹馅儿的小鏊煎饼同样是先舀一汤勺面糊倒入鏊体盖好盖儿,大约一两分钟左右面糊固定成型,这时打开鏊盖儿将馅料平铺于煎饼上,再盖上盖儿,约一分钟后听到“兹兹”的响声,打开鏊盖儿,将冒着热气酱香扑鼻的夹馅儿煎饼对折出锅,趁热吃,外焦里嫩,简直是人间美味,比西方的汉堡等快餐不知要好吃多少倍 。
吃这种小鏊煎饼必须趁热,所以每年立春那天,大家都排着队围在蜂窝煤炉前候着,出鏊一个吃一个,轮到谁妈妈就给谁,因为我吃的比较慢,轮到我的时候,上一个刚好吃完,但是哥哥弟弟他们就需要等一会儿了,所以会很着急的竖着耳朵听那“兹兹”的信号声什么时候响起 。
后来举家定居内蒙古,再没有了这种煎饼,尽管有时大街上会有摆摊售卖的,但味道总不如妈妈做的好吃 。有一年春节回河北,爸爸愣是生生的把既重又占地方的小鏊挤上春运的火车背到了内蒙古,可惜这里没有蜂窝煤炉,煤气的火候妈妈又掌握不好,所以不是糊锅就是熟的不太透,但也是解了嘴馋了 。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象征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民间习俗在立春这天,要将红布条拴绑在门环上、纽扣鼻儿上、树枝上、鞭子上等,这种民间习俗叫做“迎春”、“接春” 。
寓意:象征新的一年日子红火;预示生育繁殖力旺盛;祈求驱灾避邪除瘟祛秽;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寓意喜气祥和,日子红红火火
每个地方风俗习惯不一样,红布条的具体尺寸可以询问当地年龄大一些的人们 。
打春是立春的俗称,是春回大地的节气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 。
立春是中国传统节日 。在周代,这一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等到东郊迎春,祭祀 。唐宋时,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明清以来,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蚕种、喝春茶等,具有浓厚的传统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