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断的性格怎么形成的?造成孩子遇事犹豫不决的3个原因

适当听取孩子意见,能引导培养果断决策的能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自主独立是家长的终极目标,想一想一个自理能力都没有的小婴儿到成长为一个优秀出色的人才,这个过程是值得多少父母所骄傲的一件事 。
孩子一天天长大,考验的是父母的耐心和教育能力,大多数时候失败的教育都是因为家长不肯放手,总是认为孩子长不大导致的 。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成长是最重要的,这其中自己的意见是最宝贵的 。乖巧听话从大人的角度来说是很省心放心,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未必就是好事 。
最起码说明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依照大人的命令行为做事,一旦失去了别人的意见,有可能孩子就会不知所措 。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长就会发现,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不果断,有选择困难犹犹豫豫的性格特征 。
那是因为伴随着成长,需要父母插手的事情越来越少,很多时候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儿童时期优柔寡断的人,长大了也未必能够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做出理智的决定,从而耽误了自己的人生 。
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是因为小时候家长没有引导他们自己多做决策导致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让容易人云亦云甚至会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 。
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办法得到他人的尊重,成为受人欺负的对象,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很不利的 。
孩子遇事犹豫总是没有办法做出果断决定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其实这种性格的形成在早年都是家庭环境影响导致的 。优柔寡断的性格和家长的教育分不开 。

果断的性格怎么形成的?造成孩子遇事犹豫不决的3个原因

文章插图
大人过于保护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往往从小都是在家长过于紧张和保护的环境中长大的,依赖性很强 。
当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自己解决,而是要找父母 。在童年阶段父母本来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再加上父母习惯性地为孩子安排好一切,所以很容易就造成孩子唯命是从,不愿意去做任何大胆创新的尝试 。
 
对孩子认识不够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放心,其实是从根本上没有足够了解孩子,总是要求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害怕他们失败或者受伤 。
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认知上的障碍,对问题也没有清晰的本质上的认知,这样就造成了他们将来遇事拿不定主意,容易产生心理冲突 。
孩子虽然涉世未深,对事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态度,但那才是锻炼的好机会,他们需要从实践中累积经验,从而更好地成长 。
父母不了解孩子,也不愿意相信他们能够做好,缺乏沟通和不信任让孩子产生犹豫不决的心理 。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连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提和他们沟通了解了,这样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孩子不敢说,不敢做,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缺乏训练导致孩子遇事拿不定主意 。
这种人从小在被受溺爱的家庭成长,父母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是他们的拐杖 。当孩子一旦走上社会,就很容易出现不果断的情况了 。
 
家长管教太严
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往往对他们的管教很严厉,这就很容易造成父母不能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孩子规定学习和生活,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而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很容易成为一个优柔寡断,遇事毫无主见的人 。
现实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既能为人着想又不失自己主见的人 。没有主见遇事犹豫不决,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