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的“放肆”( 二 )


进入2022年 , 以两场自造节为代表的营销创新成为了红星美凯龙新的发力点 。 上半年 , 他们首创了以商场统一收银为依据的夺魁榜 , 并用一场史上力度最大、规模最大的“FUN肆嗨购节” , 让315不再只是消费者权益日 。 下半年 , 原本聚焦上海地区的818大促得到全面升级 , 成为全国消费者的秋装盛宴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些不同领域的创新并非孤立 , 它们在红星美凯龙的体系内正在彼此影响、相互促进 。
“超级品类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 这是红星美凯龙重点打造的营销IP 。 2021年 , 共有12档超级品类节活动成功落地 , 实现全域总曝光超21亿次 。 但想象一下 , 如果没有主题馆的成功打造 , 基于品类举办的营销节可能成立吗?
我们可以看一下电器 。 虽然红星美凯龙商场内早就有电器产品 , 但相关店铺的数量并不多 , 且被分散在不同楼层 , 占据的也是一些边角料的地方 。 这种情况下 , 商场和区域显然无法针对这一品类组织任何营销活动 。
随着电器被提升至“第一战略品类” , 以及智能电器馆的持续落地 , 完全基于电器品类的营销活动终于成为可能 。 去年11月 , 红星美凯龙的“超级电器品类节”累计吸引了超过1.68亿人次围观 , 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总曝光量超过7000万 。 活动期间 , 总营收同比增长近20% , 开单数同比增长42% , 消费人数同比增长47% 。
由此可见 , 品类创新为营销创新奠定基础 。 而当品类创新的大门被打开时 , 营销创新的想象空间也变得无限宽广 。
考虑到十大主题馆是一个可以相互引流的高端流量生态 , 部分关联品类在未来完全有可能实现跨主题馆的联合营销 。 例如 , 高端定制馆下的橱柜品类和智能电器生活馆内的厨电品类 , 或许有机会共同构建起“厨房品类节”;再比如 , 现在商场内的进口商品被分散在多个不同的主题馆:进口国际馆(进口家具、进口建材)、智能电器生活馆(进口电器)、睡眠生活馆(进口睡眠)等 ,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 , 红星美凯龙就会整合它们 , 推出“进口尖货品类节” 。
“315+818”双轮驱动 , 全新增长极浮现“秋季需求井喷在即 , 错过818 , 错过一整年 。 现在就是抢夺秋装市场的窗口期” 。 在7月21日举行的“818FUN肆嗨购节启动会”上 , 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执行总裁兼大营运中心总经理朱家桂认为“抢”是目前市场环境下最核心的关键词 。
的确 , 在行业发展逐渐平稳的当下 , 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直接 。 各家公司的增长空间取决于能从对手手中抢夺多大的市场份额 。
另一方面 , “拓品类”的核心其实就是两部分:首先引入新品类的商户 , 然后留住他们 。 随着一个个主题馆的开业 , 红星美凯龙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步 , 但如果想让商户长期、健康地存活于自身体系内 , 作为平台的红星美凯龙必须持续为商户创造更多价值——销量 。
大促毫无疑问是带来销量的利器 , 这点在电商平台早已得到证实 。
2012年-2021年 , 天猫双十一成交额上涨了27倍多 , 从191亿元增至5403亿元(2020年起双十一交易额统计范围为11月1日-11日 , 此前为11月11日一天) 。 同期 , 阿里全年GMV增幅仅为6.4倍 , 导致双十一交易额占阿里全年GMV的比例从1.77%提升至6.77% 。 换句话说 , 双十一一直是阿里巴巴平台GMV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TOP100” , 红星美凯龙在去年的销售规模为1373.8亿元 , 相较2020年增长了27.2% 。 而在今年315FUN肆嗨购节中 , 他们整体销售同比大涨118%;刚刚结束的品质生活节 , 销售额同比增幅也达到了40% , 均高于去年全年销售规模的增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